和副修班學生談起“加油”這兩個字:字面上直譯成馬來文是tambah minyak。通常在華校的運動會上,你們會聽見同學們喊:“加油、加油、加油……”一般上,他們早已知道chaiyok,網上流傳的都是這個寫法,后來泰國同事指出泰語也是這個讀音。
我告訴他們“加油”很多時候對我來說,並沒有起到鼓勵的作用,反而是增加我的壓力——我馬力全開了,再加油我就承受不了了。不知不覺地,我們又談到“辛苦你了”四個字。
當一個人的自我要求是要做到最好,所以當他很努力地完成了一件事,我們會對他說“辛苦你了”。我給大家舉例:朋友的媽媽為大家準備了一桌子的菜,我們可以說“阿姨,辛苦你了”。
我的馬來學生似乎不太理解這句話的作用,我補充說:“主要也是一種撫慰。”他們開始接受和慢慢理解了。
每個社會是不是都有一些撫慰人心的話?我問他們。我和他們分享一次經歷:有一個晚上,我把汽車鑰匙留在車裡,車裡有我的包包,其中包括我的手機。車子停在公寓的停車場,我下樓求助,經過一番折騰,最后把事情解決了。我記得當時的馬來大叔跟我說:“沒關係,人不是完美的嘛(manusia bukan sempurna),總有犯錯的時候。”這樣的話緩解了我的焦慮。
“我突然間覺得自己遇到了宗教師(Ustaz)。”我說。
讓我比較意料不到的是,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常聽見“人非完人”這句話,可是他們已經麻木了,沒有特別感覺,有些時候,這句話甚至被用來調侃或嘲諷別人。例如有人犯了錯,身邊的人知道了會說:“哎呀,我知道啦,‘人非完人’嘛,對吧!”
學生喜歡在課堂上學一些實用的短句,于是他們就找機會用上“辛苦你了”——不過,是用調侃的方式。他們把任務推給夥伴,加一句“辛苦你了”,與我教他們的用法背道而馳。但這個用法其實也沒錯,港劇裡也有類似的用法。
后來,有一天我下課前激勵他們,有個平時比較懶散的男生握緊拳頭喊“加油”,然后又有點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身邊的女生也用狐疑的眼神看著他。我才發現,他們受到我的話影響,他們竟然感覺到加油是給不夠努力的人加把勁的。但我最初說的時候,並不是那個意思呀!自此以后,他們好像比較喜歡用“辛苦你了”,那天男生被我留在課堂做完作業,其他人臨走前還以調侃的口氣和他說“辛苦你了”,然后得意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