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少子化趨勢系列(上) 生活壓力大.需優質培養 大馬華裔越生越少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華人少子化趨勢系列(上) 生活壓力大.需優質培養 大馬華裔越生越少

廖文輝:千禧年后,沉重的生活壓力,促使華人夫婦少生。
廖文輝:千禧年后,沉重的生活壓力,促使華人夫婦少生。

報導:許雅玲
圖:攝影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各族生育率均逐年下降,華人生育率驟減驚人。



把時間拉回國家獨立的1957年,那年,平均每個華裔婦女生7.4個孩子,43年后下跌至2.6個。到了2015年,每個華裔婦女的平均生育率卻劇減6個,至1.4個。

而馬來人生育率是2.6,保持正增長趨勢。

在此趨勢下,預料大馬華裔人口對國家總人口的比例,將在14年后,跌破20%!



大馬華人生育率下跌的原因複雜:晚婚晚生、不婚不生、養不起、重質不重量、社會結構與企業風氣對于成家育兒的生活方式並不友善,還有不孕等。

新紀元學院歷史研究中心主任廖文輝博士披露,“在全球,包括大馬(的華人),生育率下降,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47歲的廖文輝,28歲結婚,一年后當爸。如今,大女兒18歲,小兒子已15歲。

筆者很好奇:如果兩個孩子都是女兒,會不會再追加生個兒子?

“肯定不會。我和太太的家庭計劃是:只生兩個。”

添孩子不再是多雙碗筷

他笑說:“現代夫妻都是‘兩個夠晒數’,這和生活壓力有關。我剛結婚時,接近千禧年,那時代生活壓力已增大,到了2000年后,大家更能感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壓力。”

”只生兩個“的第二個因素,便是因為:”孩子的教育“。

“早年的老一輩,都會盡量多生。孩子多不僅是福氣,也是家庭裡的一個勞動力,可以幫忙農務。我父親是11個孩子中的老大,跟最小的弟弟差了24歲,現代人很難想像吧。11個孩子不算最多,這就是當時的情況。”

時代更迭,廖父29歲結婚,算晚婚,廖文輝28歲結婚,卻是早婚。即便廖父只生了三個孩子,但那並非因為家庭計劃。

那個時代,生活非常簡單,物質消費便宜,孩子對吃穿也沒太大要求,一天三餐很容易解決。多個孩子,真的只是多雙碗筷而已。

“現代孩子,有這么多的物質要求,又要平板,又要更換新款手機,每個月要給網絡配套的錢,還要繳付付費電視服務費用。以前哪有這些費用?”

“關于教育,現代人追求優質培養、少生,是想讓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發展。”

少子化,是全球社會轉型改變上的正常情況,即便中國允許生二胎,可是,考量到高昂的生活成本壓力,許多年輕人,尤其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的年輕夫婦,根本不想生二胎。

“我的台灣同學,有的生一個,有的都不生。台灣很早就少子化,這是誰都無法阻擋的趨勢。可能再過三、五、十年,社會情況不同,又出現不同情況。”他說。

擁兄弟姐妹不孤單

多子媽媽李麗春(40歲)的想法和廖文輝一樣:按照個人能力和意願,覺得可以多生,就鼓勵多生,只想生一個或兩個,那也沒問題,純屬個人選擇。

她笑說:“我的原生家庭,婆婆再婚,所以孩子很多,我的父母有5個子女,丈夫則來自九口之家。新世代,即便在我的村子,不只華人生育率下降,就連巫裔和印度都少子化,至多生一個至三個。”

初相識的馬來人,聽到她生養7名子女,都會瞪大眼睛:真的生好多。

林春保和李麗春共築的九口之家,是意外還是計劃?

“算是家庭計劃吧。我和太太談過:不管生多少個,只生育到30歲,之后,我就要求太太結紮。”丈夫說:“我比太太大一歲,太太18歲嫁給我,12年間,生了7個小孩。到我50歲退休,孩子已20歲,長大成人。”

實際上,生7個小孩,其實是丈夫配合妻子的意願:妻子是家中唯一的女兒,4個兄弟從不帶嬌柔女生一起玩樂, 成長過程中,難免寂寞。長大后,她希望擁有熱鬧溫馨的大家庭,並且,生男孩,就要有弟弟,生女孩,就要有妹妹,不讓子女孤單成長。

灌輸要享受需靠自己

多子家庭的父母認為:養孩子不過是“多一雙筷子”的事情;少子家庭則大吐苦水:養孩子已不再是“多一雙筷子”這么簡單。

養不起有養不起的理由,養得起有養得起的道理,他們說的都沒錯。

林春保說:我們按照能力,把孩子照料好。我不要求大富大貴。出糧日子,帶家人出去吃一餐豐盛的,再安排個三天兩夜旅遊,就很快樂。

話雖如此,孩子不會跟其他同伴比較嗎?

高中畢業就當全職媽媽的李麗春說:“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我們都曾經有過這種跟別人比較的心態,我的孩子產生比較想法,是很正常,但我們會讓孩子知道,任何物質享受,你以后要用自己的能力去賺來,這才實在。”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管多么勞累,林春保和李麗春,從不吝于“陪伴”。

重視家教培養自律

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去學校,就把“教育”重責丟給學校。

林春保和李麗春,最不贊成這種想法。他們認為:教養子女,家庭教育最重要,社會教育難控制,只要做好家庭教育,未來,孩子就有能力去走出他的人生道路。

這點上,夫妻重視“自愛、自律、自立”的人格培養。

“少子家庭,手足少,父母能力大,因此,父母盡全力把最好的一切給家中唯一的小孩。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變的比較自私、矜貴,很多事情都不願動手去做,家務有女傭代勞。”李麗春說。

一想到未來的家庭,夫妻可能都不會做家務:衣服送洗,肚餓外食,請個鐘點傭人搞清潔……林春保和李麗春特別悉心教導子女自理生活的技能:懂得做家務,日后出外工作,父母亦不必擔心。

“我喜歡順其自然教養孩子,讓他們安排學習和玩耍時間。父母給了子女自由,但子女要自愛自律,為行為負責。”林春保說。

某次,小女兒沒做完功課就去玩,第二天凌晨只好挑燈做功課,幸好有愛心大姐陪伴。

不限制子女交友自由

“我只要求子女愛惜自己,不做犯法行為。”李麗春強調,“我覺得,多子家庭,父母必須關注孩子結交的朋友,但無需限制子女交友自由。畢竟,長大出外,朋友更多,大環境誘惑更大,防不勝防。”

這對父母會提醒子女,哪一類型的朋友都可以交,最重要是,不管在任何環境圈子,都一定要自愛自律,不學壞。

在20年多年前的社會,血氣方剛的林春保,身邊就有朋友被拉入黨派,但他不會因此和朋友絕交,只不過,堅持不參與朋友圈子活動。

李麗春坦言,“如果是朋友慫恿你入黨,被拒幾次后,肯定不再勉強你。我會告訴孩子,如果沒有定力,那就不要和複雜圈子的朋友交往。”

無法保障社會環境安全

歸納起來,大馬華人少子化的兩大主因,不外是:沉重的生活壓力和高昂的教育成本。

特別是,個人主義當道,現代男女都有自私心態:還沒享受夠,不想太早結婚生子,一輩子操勞供養家庭,失去個人時間和空間。

于是,斗膽請問眼前的多子夫婦林春保和李麗春:育兒生活忙碌,你們不會怨嘆嗎?

沒有一秒猶豫,他們回答:不會。

李麗春說:“家庭少子化,我覺得,這也跟現代社會不安全,父母沒把握給下一代更好的成長環境有關。”

在人多、樓多、車多的社會,空間擁擠,房價物價飛漲,生活擔子有增無減。 加上治安不好,父母難免擔憂小孩被詐騙、欺凌、綁架、勒索或遭無妄之災,必須付出比上代人更多的看護與關注。

就連保守的大年紀長輩,都會奉勸年輕夫婦:環境不好,多生一個孩子,就要多一個顧慮。

即便是高所得者的雙薪夫婦,儘管父母勸導,夫妻就是堅持不肯生育:大人都感到社會不安全,更何況是孩子?

大馬華人少子化主因

1.教育普及化、女性高學歷,延后婚育年齡。同時,女性投入職場,有了經濟自主權,在生育孩子上也更有自由權。

2.生活壓力高漲,年輕人擔心多生一個孩子,為父母帶來經濟壓力與升職風險,撫育下一代的意願降低。

3.育兒費用高昂,對孩子寧可重質不重量。

4.科技進步,可以借用醫療科技的幫助,控制家庭人口的數目

5.養兒不防老,自由價更高。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