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碧君:食安评级背后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和碧君:食安评级背后

普通组记者



国内相继发生食物中毒,集体送院救治的事件发生在霹雳华都牙也的食物中毒事件,夺走一人性命。

在一个不甚讲究食物处理过程的卫生与安全的大环境里,食物中毒成了平常事,若及时送医,没有人因此送命,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家长、消费者对食品供应商、饮食业者的炮轰,仅是一时之气,气消之后,大家继续消费。

食物中毒事件,不管祸源是学校食堂、工厂食堂、小贩摊、餐馆或嘛嘛摊,都威胁大家的健康,但有多少人关心食物安全问题?谁在乎食物处理过程、商贩与餐馆的卫生评级?



近来,小贩摊档与流动小贩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联邦直辖区部则计划在2020年打造“零路边摊”的吉隆坡,所有路边摊到时都要迁入政府特设的小贩中心内营业,也获得相关单位发出的卫生认证,但没有人可以确保小贩营业时,都遵守卫生条例。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小贩中心、餐馆、食肆,都把A、B、C级卫生证书,挂在显眼处,宣示他们的卫生水平,这些评级背后,也是经过卫生局与地方政府多次取缔与罚款,甚至被令停业提升卫生水平后,才成功取得。

一些取得卫生认证的餐馆,每天座无虚席,用餐的地方灯光明亮、餐具干净,但是,若人有三急,从楼面走到洗手间的环境,非常抱歉,方便时也要忍受异味与洗手间的恶劣环境,唯消费者只在乎送进嘴巴的食物是否美味,或者只图填饱肚子。

保障食客安全

根据美国一项抽样调查,88%受访的纽约人,选择用餐地点时,卫生评级是首要考量,65%受访者则是重视卫生评级,马来西亚人会不会这么做?

我们有1983年食品安全法令,违例者可被判监禁不超过2年,最高1万令吉罚款,相关单位应多执法,一来罚款可以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保障食客安全。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