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玩地名(第36篇).吴仲达:巴生中路美食天下 中江取名源自舯舡
地名里有“中”字的不多,柔州峇株巴辖县的“中江”,马来地名是Tong kang Pechah,Tong kang 是指早年华人从中国南来所乘坐的船只舯舡,有一艘运载矿石的舯舡在Sungai Simpang Kiri翻覆,因而取为地名。
“中江”从90年代开始,制造业的工厂林立,其中有织布厂,还有3个著名牌子的饼干厂也设在这里。美食方面,中江米粉是当地闻名的。
木中人口马来人居多
砂拉越斯里阿曼省的木中(Betong)是一个县的行政中心,这里是伊班人的长屋中心,是伊班人的传统家乡。木中人口以马来人居多,伊班人次之,华人排行第3。
新山县的“中林港”,马来文称为 Sungai Tiram, 这是一个小镇。
雪州巴生县的“中路”(Meru),距离巴生10公里,这里有全国最大间的手套厂,此外还有不少中小型的工厂。中午时分工厂工人都出来用午餐,因此这里的茶室和食摊多达百家,可说是小食天下,其中有一档受推荐的是在槟州小食中心祖传三代的云吞面,自制的蜜汁叉烧,散发香喷喷的炭烧味。
地名中有“老”字的不少,其中以柔州最多。在麻坡县的“玉老”,马来文是Relau ,马六甲也有一个马来文同名的Relau ,华文称为“力老”。槟岛也有一个地方叫Relau ,华人叫着“湖内”。Relau在马来文是熔炉的意思,这些地方早年大概都有打铁店吧,打铁店里面便有一个熔炉。
“老巫许”是3个好友
麻坡的“老巫许”(Durian Chondong)是在柔佛港主制度下开发的,港主是福建人林忠亮。至于“老巫许新港”,马来文是 Singkang Durian Chondong,港主不明。
据余风写的“大马风情画五”一文提到:“外祖父生前常常喜欢跟我们谈起老巫许的开发奇迹。当年(外祖父生前的年代,少说也该有一百年了)3个好朋友:姓刘的(“老”是福建的发音),姓巫及姓许,3户人家由麻河登陆,选择在这荒芜的丛林中落地生根;开辟了这一片森林,果然形成了一个村落。因此,这个村子就以他们的姓命名。”
老越曾是罪恶之城
砂州林梦省的“老越”,当地名称是Lawas ,在林梦省的东北部,夹在汶莱和沙巴州之间。
20世纪70年代直到90年代初,老越镇和林梦镇是臭名远扬的砂拉越罪恶之城。卖淫、按摩院、低俗酒吧和破旧的汽车旅馆在这两个城镇林立。
老越虽小却又有两个机场,一个是目前用的,一个是澳洲传教士所建,用来协助住在高原的土著,不过已经在80年代关闭。
新山的Jalan Tebrau,华文叫“地不老路”,天荒地不老,颇有诗意。哥打丁宜县的Sisik Lama ,华文是“老四色”;同县的Seluyut Ulu,华文是“老东顺”,还有一个叫“老南兴”(Penderam)。
吉打居林县的Kelang Lama,华文叫着“老火较新村”。早年这里的确有火较。吉隆坡的Jalan Kelang Lama , 华文是“旧巴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