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國家體育協會和青體部主辦的大馬少年腳車比賽,其9歲以下組別的賽事最高獎金,竟然只有30令吉。冠軍30令吉、亞軍20令吉、季軍10令吉,真的是少得可憐、少得寒酸。
既然是一場官方比賽,相信其規模不會太小,何以獎金這么少?
說真的,至今未曾見過什么比賽,獎金比這腳車比賽還少;一般社團、街坊主辦的歌唱比賽,也有上百令吉獎金吧!
找不到贊助商,所以獎金只能很寒酸?不,這比賽可是官方比賽,主辦單位照理來說,預算很充裕。
除非,經濟真的差得令人掏不出3位數的獎金,除非,預算真的很少,很少很少。
唉,國家很窮,這腳車賽再一次向人們提醒了這令人感到悲哀的事實。然而,窮的是國家,苦的卻是人民,也難怪網民要調侃一番,青體部官員搖搖腳虧空1億令吉,選手們辛辛苦苦地比賽,騎向終點后只有30令吉。
這場比賽,恰恰反映了我國的問題,當官的過得富裕,住豪宅買跑車;當人民的,辛辛苦苦幹活,錢卻掙不到幾個。到底怎么回事?
獎勵不能馬虎
令人氣憤的是,青體部長凱里對這腳車比賽獎金的回應;他在面子書貼文說,這項比賽,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們的興趣,獎金是其次。
原來,不止主辦單位,連凱里也真的把這群年少的參賽選手,當成3歲小孩。
孩子們沒興趣,就不會跨上腳車,去追求勝利;獎金,的確是其次,但那是對選手們重要的鼓勵及獎勵,不得過于馬虎。
運動世界是殘酷的,多少選手因為有獎金,才能在這世界內存活?有獎金,才能生存;有獎金,才能繼續當選手,這是不變的事實(除非你長得帥,又或者美若天仙,運動產品代言源源不絕,就另當別論)。
作為一場官方賽事,我們看到主辦單位對獎品的不認真,若真把這場比賽,當成鼓勵小選手們的平台,干脆只頒獎狀、獎牌好了,免得寒酸獎金貽笑大方。
另外,若這是一場“國際”官方賽事,主辦方只發出區區幾十令吉獎金給小選手,會不會讓我國丟臉丟到外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