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锦囊.安全气囊安全吗?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汽车锦囊.安全气囊安全吗?

20160417car02_01



报导:黄桂森
图:互联网

安全气囊90年代开始普及,如今已经成为大多数汽车的标准被动式安全装备之一;安全气囊的作用是在车辆发生撞击时在瞬间充气弹出,达到缓冲,保护司机和乘客的安全。但是,全球汽车市场因气囊安全问题,迫使车厂接二连三宣布收回的事件却屡见不鲜,这是令人担心的……

日本高田气囊有问题,在2013至2016年频频被车厂宣布召回,可说在全球车坛投下了一颗威力极大的震撼弹;但高田气囊危机只是冰山一角。有分析认为,安全气囊已经陷入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大的安全危机漩涡,这可从最近又一品牌“大陆汽车系统公司”(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的球汽车安全气囊有新瑕疵,导致多家车厂须从全球须召修多达500万辆车反映出来。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大陆集团安全气囊会被湿气侵入控制电脑,引发电力供应故障。汽车发生冲撞时,气囊可能不会弹开来,或是在没有发生碰撞时气囊却自行爆开。



全球汽车安全气囊市场基本由奥托立夫、高田、TRW三家供应商垄断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汽车安全系统逐渐走向垄断趋势时,气囊的生产标准却仍存在一定的界限模糊;气囊虽符合国际ISO标准,但其组成部分如传感器、电控单元、气体发生器、气囊、续流器等,至今尚无统一标准,这是安全气囊危机背后更应该引人注意的。

使用得当撞击力减30%

气囊(Air-bag,或称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缩写:SRS)绝对要配合安全带使用,两者相互呼应才能得到最佳的防护效果。根据NHTSA的调查结果,气囊使用得当,可降低正面撞击力30%,将司机死亡率减少11%。

气囊确实可有效地减轻上半身受到伤害的程度和降低死亡率。然而,气囊在电光火石间膨胀弹出,也会造成眼部的伤害,甚至于有失明的可能。

理论上,气囊的功用在于借着充气而膨胀弹出来的气囊,在乘客和车上硬物如驾驶盘,仪表板及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一个缓冲软垫,从而减少头部、颈部、胸部及上肢因撞击造成的伤害。

十年一次检修预防故障

通常当车上的感应器,在感受到撞击造成汽车瞬间减速超过每小时12英里以上,或是当撞击造成前防撞杆凹陷时,就会发出讯号启动气囊装置,在撞击后的15毫秒内开始引爆充气,在50毫秒时达到完全膨胀,100毫秒时开始泄气。整个充气过程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00至200英里以上。

要在如此瞬间充气,一般方式是无法达到。因此,必须采用小爆炸的方式来充气。起先使用的是化学物来引爆充气,可能会造成高温以及化学性的脸部或是眼角膜的灼伤,所以治疗时必须评估了解这些化学剂的酸碱值;现时则改良为电子式引爆充气,大幅减少了化学性的灼伤机会。

重点在于头部接触到的,是迅速膨胀中的气囊,还是已经开始泄气变软的气囊?若是后者,才会发挥保护作用;反之,若撞上的是正在迅速膨胀中的气囊,就会受到类似于被拳击手重拳打中一般的伤害!

这种事情会发生吗?答案是肯定的。可能原因包括:汽车的感应稍为迟钝、气囊的引爆启动较慢、气囊的充气时间太长、或是头部和气囊的距离过短。

因此,司机或前座乘客的座位如果太靠近前方,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身体会因惯性作用而往前冲去,撞上刚好方向相反且快速充气的气囊,这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眼部伤害。

有报告(1993)指出眼部受创程度与头部和气囊的距离有关。在眼睛距离气囊240毫米(约9.5寸)时,因气囊膨胀撞击导致的角膜内皮损失最大。汽车气囊因线路老旧,或者线路故障有瑕疵而无故爆开,这种情形非常少见。尽管如此,专家还是建议车主八到十年去检修一次,以便将气囊故障减至最低。

多次发生安全气囊伤人

过去全球曾发生多起汽车安全气囊伤人事件;美国至今已发生9起与高田气囊有关的死亡事件;在大马,2014年12月在砂拉越诗巫发生的一起事件,使到一名怀孕8个多月的女性,成为美国以外地区的首名死者。

马来西亚标准使用者协会针对汽车安全气囊故障问题,在2014年10月30日去函陆路交通局和交通部,要求提供有关政府机构会采取什么行动应对此问题。两者表示将会展开调查,经过一年及全球再有数以百万计的车辆因气囊问题被召回后,该协会于2015年11月2日跟进此事,被告知政府将开会讨论,但陆路交通局至今未能提供这方面的进一步消息。

该协会认为,由于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去监督气囊不安全的私人汽车的召回行动,并实施强制性的安全措施与标准,当每年有超过50万辆新车在本地上路之际,无异于许多车主的命运都被车商主宰著,正如大多数东协成员国(新加坡除外)通常面对的情况!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