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湄:体罚事件之争议中的反思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林欣湄:体罚事件之争议中的反思

近日频频发生教师体罚学生引起家长不满的事件,并且在社交媒体、群组里闹得沸沸扬扬。双方站在自身的立场说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造成了僵局。



身为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先是传授、教育道德观念;后是传授学业、技能;再来是解开困顿、迷惑,教师的责任绝对逃不了这三大要素。对于教师这份职业,很多人大概都认为靠的是一张嘴,但笔者认为更多的是那一颗心。一颗热忱于教学的心,疼爱于学生的心,与资历经验相比起来,前者更为重要。那么身为教师,抚心自问,这颗心是否还存在呢?若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教学态度,在没有关爱的环境下,学生又如何能学习得快乐?

教师并非圣贤

一句“有教无类”说来容易,却是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需要秉持的宗旨和背负的目标。这是无比沉重的责任,又有多少位教师能做到这点?笔者相信每位教师都有做到,但做得好或不好,又该如何评价?难道发生的体罚事件,就是对教师的评价?这答案似乎一竹竿打翻整船人。何况教师并非圣贤,尽管犯了错,但不该把以往的好都一扫而空,那就太忘恩负义了。



教师所实施的,无论是爱心教育,或体罚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孩子们好。爱心教育指以爱心来教育及感化学生,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都要耐心教导。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学习氛围。但爱心教育绝对不是溺爱教育,否则只会弄巧反拙。

另一方面,对于体罚教育,人们都持有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对学生身心不造成伤害的小惩罚都可取。虽说可取,但不表示教师由此就可任意体罚学生,不注意力度的体罚学生。尊重人格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学生是必要的。两者都存在着利与弊,而重点还是归于孩子们适合哪一种,没有好与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若教师用错了方法,病急乱投医,就会造成反效果。因此,教师不得不花心思探究,方能达到有效的教学。

多与老师沟通

“打是疼,骂是爱”这句话常常听见,但若出手打的不是自己,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针对教师体罚学生事件,由于父母心疼孩子被打,从而引起很多不满声音。父母认为体罚教育不可行,无论对孩子的身体或心灵都会造成伤害,所以极力反对体罚。天下无一父母不疼爱孩子的,为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孩子们好。但如何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父母应该多与教师沟通,探索孩子是否在学习上出现障碍或问题。

与其责骂教师,何不做出行动,对症下药,让孩子受益?倘若教师犯错,也应该以适当的方式解决,绝非公然指责。

身为教师已经不容易,要做一位好的教师更是谈何容易。父母若能伸出援手,那么孩子的学习道路就平顺得多了。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