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或會懷疑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自閉症,但更多的時候,我是看到父母本身有選擇性自閉症。
曾經有過14歲女生被老師誣賴作弊而自殺,雖說沒人喜歡被誣賴,但我也不敢妄下判斷說整件事的錯就是老師。
不錯,這老師的行為確實很像校園惡霸,但另一方面,受這么大的委屈,這14歲女生有沒有跟父母溝通?如果有的話,父母的反應是什么?另外,這女生平常有沒有憂鬱症?因為有憂鬱症的人,都想過自殺的。
種種可能性問題,都值得大家去思考。我重複,一個老師做惡霸是錯的,但難道我們遇到惡霸就自殺嗎?
有憂鬱症的人,最討厭人家跟他講“看開點”或“沒事的”之類的話,父母可能以為這就是在給予鼓勵,事實上只是加深了鴻溝。
真誠不代表會教孩子
有時候不是你一片真心誠意,有好的動機,就表示你的教養方法是對的,更不表示你不需要再繼續學習怎樣教養孩子。
另外一個個案就是父親逼女兒的成績要追上姐姐,女兒自殺前傳訊息給家人,傳來個“我很妒嫉妳”的訊息給自己姐姐。
我絕對沒有懷疑這位父親他要女兒成才的動機,我也不知道實際上這位父親平時是給了些什么壓力自己的女兒,但我肯定的是,他在女兒因為他給予壓力自殺后,他還有蠻明顯的父親尊嚴,他還是認為他的方法是對的,只是沒顧及女兒感受。
這就是我所謂的父母選擇性自閉症,一廂情願認為自己的方法是對的。
孩子在一年級和中一時,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他由一個少人數的幼稚園進入一個很多人的小學,中一時,他正式脫離童年,進入少年。
要學無條件溝通
在這段時間,父母更需要無條件的跟他們溝通。如此孩子以后才會把心事跟父母分享,不然他們的心事就只能跟學校的朋友分享。這時候如果他們誤交損友,有可能就會開始跟父母對立起來。
但很多華人父母都完全誤解無條件溝通的意思。舉例,要孩子誠實,但孩子坦誠告訴你錢是他偷后卻被你罵,那他以后是要坦誠還是隱瞞呢?
所以很多父母完全不明白什么叫做無條件溝通。
我們平常確實是容易跟朋友講心事,多過跟自己父母,因為在朋友間,是沒有階級觀的,大家的地位平等,所以也比較放心的說出自己的心事。
父母對孩子的時候,往往定型了的互動是單向的“我講你聽”,但那不是溝通,而是命令。
在公司里,單純的命令,或者還行得通,但親子關係里,則是破裂的理由。
只要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還沒破裂,只要父母還是孩子講心事的安全對象,你就不會成為一個選擇性自閉症的父母。
(署理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