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23日訊)向“乞丐文化”說不!
雪州社會福利局及各執法機構全面打擊“乞丐文化”,不讓有心人士濫用民眾同情心,導致“乞丐市場”更猖獗。
副局長祖奈迪指出,現今大部分的乞討人士以外籍者居多,其中又以兒童、婦女佔多數,每名乞丐每日收入介于300至1000令吉,收入頗佳。
多為外籍人士
副局長祖奈迪指出,就以雪州來說,2013年社會福利局共取締271名乞丐(158名本地人,113名外籍人士)、2014年取締466名乞丐(214本地人,252外籍人士)、2015年則取締521名乞丐(183本地人,338外籍人士)
他強調,從有關數據來看,明顯發現乞丐人士逐年增加,其中又以外籍人士增加的數據最多。
“這是個十分不健康的現象,因為這些乞丐大部分都是婦孺居多,我們不排除背后有集團在操控他們,且慢慢演變成‘商業活動’或‘家族事業’,一代代傳承下去。”
他說,這些乞丐可說無處不在,除了市中心、早夜市等人潮較多的區域之外,其中還包括在道路上進行乞討活動,十分誇張。
利用人們同情心
“他們充分利用人們同情心,讓好心人士捐獻,但長期就演變成一種文化,所以乞丐越來越多,尤其外籍人士將乞討當成事業來發展,衍生各種民瘼及治安問題。”
他今午出席由雪州社會福利局所舉辦的“反對乞丐”運動推介禮上,這么指出。
出席者包括巴生縣屬代表沙魯爾阿凡迪、巴生市議會代表再惹查、巴生太平局紳公會秘書拿督湯榮坤等。
此外,祖奈迪指出,為讓民眾瞭解正確的捐獻管道及正常程序,社會福利局特舉辦“反乞丐文化”運動,不要讓民眾的同情心被濫用。
調查背景交相關單位跟進
祖奈迪指出,雪州社會福利局全年都在進行取締乞丐的行動,并針對乞丐個人背景展開程序上的調查工作,然后交給相關單位跟進。
“舉例,如果乞丐未成年或年紀小于12歲,在國家保護兒童法令下,我們就要以保護兒童作為最先考量,然后找出兒童家屬。”
他說,如果這些乞丐是外籍人士或難民,社會福利局只能交給聯合國難民營(UNHCR)收容他們。
他指出,如果查證乞丐是外勞,社會福利局會交給移民局負責,移民局或將乞丐遣送回國。
巴生縣福利局副主任S.普瓦尼斯瓦蘭指出,乞丐問題已引起雪州蘇丹沙拉弗丁殿下的注意,并諭令各執法單位關注,不要讓問題加劇。
“當然,除了積極採取取締行動之外,最重要的是民眾配合,唯有民眾不捐獻,乞丐才會越來越少。”
發現乞丐可聯絡警方
巴生北區警區主任莫哈末尤索夫助理總監指出,民眾如果發現乞丐蹤跡,可聯絡警方,讓警方採取行動。
“巴生的乞丐數量還在控制範圍內,今年1月至4月22日,警方共扣留27名乞丐,包括20名外籍人士及7名本地人。”
他說,其實很少人知道發現乞丐可直接聯絡警方,所以警方都是自行巡視,繼而採取行動。
他補充,警方可援引相關法令展開調查,包括刑事法典3(2)(路邊乞討)、2001年兒童法令、1955年微型罪行法令第27(C)(本地人)、2007年(2010年修訂)《難民法》第12條文或第13條文等。
“警方會全力跟進及與相關負責單位配合,但也要民眾合作,把同情心用在正確的地方,不要鼓吹不健康的‘乞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