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英:別讓畢旅太沉重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口號,非常沉重,常令家長壓力山大。
教育掛帥,關係孩子,就算能力有限,負擔再重,家長也甘願犧牲自己,省吃儉用,頂硬上,好讓孩子可以開心上學。
學校舉辦小學畢業旅行,出國遊玩,豪華團費好幾千,爸爸媽媽收入微薄,有心無力,糾結呀!
據說,小學畢旅已成了“傳統”,如今最時興是出國“邊遊玩邊學習”的交流團。
今時不同往日,那些年的小學生,大部分飛機沒坐過,畢業旅行最遠只是到吉隆坡、馬六甲、金馬崙、檳城或浮羅交怡,能夠去新加坡已算出國,很巴閉了,有些小地方學校,也許只能安排參觀外州工廠的一日遊旅行。
不同年代,不能比較,身處人人都能飛時代,地球村無國界,出國旅遊的確能夠開拓視野,豐富閱歷。
世界就是個大教室
世界就是一個大教室,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畢業旅行不但是學習之旅,同時也聯繫同窗情,寫下美好回憶。
如果搞清楚了畢旅的意義和價值,就不會執著於富貴團、國外團或本地團,因為小學畢業旅行,目的地不是重點,和同學們一起出遊才是。
很同意事件中家長的見解,即孩子需要自己存錢籌旅費,在享受成果之前,必須先付出努力。舉辦義賣會、洗車打掃,從中賺旅費,好過伸手要錢,難為經濟有困難的家長。
認真看待畢旅,當成畢業班年度活動,師生家長一同參與,從目的地的選擇、籌募旅費、尋找資料,到交通安排、飲食住宿、行程討論、做什麼、看什麼、玩什麼、吃什麼、A計劃、B計劃,共同籌備,一起學習,分工合作。
這樣的畢旅,才有教育意義,從中學習策劃、安排,對目的地的天氣 地理環境、人文歷史等,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由於是同學們和老師家長一起搞的活動,大家更有參與感和歸宿感。
畢旅不是讓同學參與國外豪華團,把自己當成豪客,像貴婦富翁或富二代那樣,旅費不是問題,一切交由旅遊社包辦,學生只顧吃喝玩樂。
旅行是最好的學習
旅費不必愁,自有老爸付;行程不須憂,旅遊社全包!這類只遊不學的畢旅,一切有人安排,到外國劃手機打電玩,有何教育意義?
據說,有些校方和老師,都不願意搞畢業旅行,因為帶一班小瓜出遠門,責任重大,吃力不討好,萬一出現什麼狀況,家長興師問罪,可擔當不起。
如果有這種思維,校方和老師可就錯過了教育學生最佳良機。
畢業旅行,源自西方國家,他們深信,旅行是最好的學習,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的實踐。因此,不但有畢業班的畢旅,一年四季各班級也有不少Field Trip,校外旅行實地考察。
旅遊社全包的富貴豪華畢業旅行團,灌輸有錢我最大階級觀念,分裂群體,傷害清寒學生感受,扭曲旅遊真正意義。
師生一起籌劃的畢旅,則可訓練學生領導才能、促進感情交流、提升團隊精神,也培養獨立、自主、積極、開創、勇敢、冒險等優良特質,值得鼓勵。
有意義的畢旅,不分貧富,每個學生都應該享有,留下畢生難忘的美好回憶。別只是向錢看,讓美夢變惡夢,叫學生家長太沉重。
只要大家有心有力,有情有為,有願有夢,畢旅必定好好玩,火星再遠,也有機會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