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公交吐不盡苦水
馬來西亞人對陸路公共交通服務,有滿腹的牢騷、吐不盡的苦水,由於公共交通網絡的銜接點不完善、太多障礙與不便,因此,人們寧選擇供車的痛苦,也不願意承受使用公共交通服務的痛苦。
對巴生谷居民而言,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上班或下班,可說是惡夢;繁忙時刻的輕快鐵車,車廂內人擠人、想乘坐巴士,卻等不到巴士,或不準時,更糟的是,截停德士,德士司機拒載或拒用計程錶,這種情況怎不叫人抓狂?
改善措施不到位
過去20年,政府通過多項措施改善國內公共交通服務,除了現代化、新穎的巴士服務,還有電動火車與輕快鐵服務,各類現代交通服務報到,卻不到位,尤其是缺乏銜接性,導致提升公交系統的努力,功虧一簣,乘客則怨聲載道。
公共交通服務使用率低,服務供應者不應歸咎於消費群,而應認真看待公交服務不完善的問題,並設法打開無障礙空間,方便乘客;巴士公司應檢討服務素質與監督司機的工作態度,勿讓乘客有“花錢買難受”的感受。
城市高度發展與人口越來越多,當局必須擬定更完善的策略,應付繁華都會的公交需求,讓人民感受到政府及相關單位,關注與正視公交使用者的困擾與心聲。
擬定更完善策略
國家汽車政策推出後,政府鼓勵國人買車,私人轎車數量大增,但是,馬來西亞人可以選擇改變這個局面,仿傚先進國家人民,平日使用公交往返辦公室,週末才駕車,除了可以減少塞車問題,也有助減少碳排放量。
這是自由開放的市場,德士業者別再怪消費者使用手機應用程式召車服務,影響他們的生計,而應反省為何無法贏得乘客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