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建成:让孩子「输在起跑点」吧!
我以为,现代所谓的安亲班,就是一间收容年纪比较大儿童的托儿所。小朋友早上上课,下午家中没大人,所以丢去“安亲班”,小孩要午睡、自习、玩乐,悉听尊便。
但我错了。现在的安亲班,俨然就是学校的“下午班”,甚至是更严厉的“补习班”,一些安亲班竟然还自我标榜采取籐条教育,以体罚为主,并获得了许多家长的认可。
一周内,我国就发生两宗家长不满安亲班过度体罚学生的事件。其中一位8岁女学生的家长还说,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点”,去年送孩子去籐鞭学堂,没想到成绩反而退步了,如今被打后,看到院长即发抖和哭泣。这样的小孩,还可能快乐学习吗?
书中也有粪便
华人有些老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其实是误导人,譬如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打不成器”。书中除了有黄金,其实也有粪便,很多人读书读上岔路,成了坏蛋,要不然就过度迷信书本,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不打不成器”更是大错特错,西方教育跟本不奉行体罚,那为什么得诺贝尔奖、发明电脑和手机的人,都是西方人为主?安亲班奉行“籐条教育”,根本就是常识不足,这已牴触了教育部规定的不能打女生、只能打手心、不能公开打的三大原则,随时都会犯法。
另外一句误导人的话,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这句话在二十年前,突然成了台湾社会的流行语,之后迅速散播到华人世界,成了功利社会中父母唯一懂得的教育观点,开口闭口就是要赢在起跑点。
其实,随着双薪家庭的增加,以及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足,许多生意人看准了儿童教育这一块市场大饼,于是制造恐慌,要家长“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参加什么加强班、左脑开发、才艺班,家长的愚昧成了他们的“商机”,殊不知可能会赔上孩子一生。许多专家已证明,过度对儿童开发脑力,会扼杀他们未来学习的动力,使他们更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
如果真的要说“输在起跑点”的国家,那芬兰肯定名列前茅了,为何?因为芬兰要幼童6岁才正式学习字母,但芬兰儿童教育水平的评估国际排名,曾经三次蝉联冠军,芬兰就是后发先至的例子。
别再揠苗助长
德国,也是一个规定要幼童输在起跑点的国家,他们的宪法甚至规定,禁止设立学前学校,也就是说,小孩不足龄不可入学,他们只要专心玩乐就好了。德国幼童的学习课程表,比中国、台湾滞后两三年,但他们在人生的中后段,却像马赛迪般强劲,超越了亚洲学生。
台湾一些有识之士,近年意识到了“赢在起跑点”的谬误,呼吁家长对孩子别再揠苗助长了。
认知神经科学教授洪兰就强调,人脑的潜能有无限可能,没有“输在起跑点”或“脑力开发”这回事。
只要孩子快乐,自然会找到他感兴趣想学的东西。所以说,如果有人要他家三岁的孩子,在你面前表演背诵唐诗、弟子规,不必羡慕他,因为你的眼光更远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家的小孩长大后,不一定会比你家的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