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義霖:走出去!

馬來西亞講師協會中委

十多年前讀過一篇文章,忘了是什么題目。文章內以亞洲各國工作人士對于“出國公幹”的態度做一個研究。

對于“出國公幹”,日本人、韓國人和香港人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只要是對公司有利,就可以立刻動身;新加坡人也是非常迅速,可以立刻回家收拾行李,然后第二天就出國去了;馬來西亞人呢?當馬來西亞人聽到出國公幹,往往並不熱衷,甚至推三阻四一哭二鬧三上吊,態度遠不如日本、香港及新加坡人積極。甚至工作地點離家遠一點,都會多多埋怨。

當然,這篇文章發表于十多年前,時代已經有所轉變。但是我最近走訪其他國家,比較起來我認為這確實仍然是現況。這代表了什么?代表了馬來西亞是一個安逸的國家,安于現狀,還沒退休就已經開始享受退休生活,所以身在馬來西亞真是人生非常大的享受呀!

當然,這樣子也必須付上代價,那就是競爭力的下降。

競爭力提升

先不說香港、日本、新加坡、韓國這幾個亞洲四小龍的國家,就讓我們看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吧。中國自從改革開放后,整個經濟的發展是一日千里。

中國城市人民的工作態度是出了名的勤奮,可以為了事業而千里迢迢遠走他鄉,餐風露宿、甚至可以三過家門而不入,只為了事業可以更上一層樓。

所以說,中國那么多人可以富起來,除了政府因素,國民對于“走出去”更是熱衷,這就促使了中國人競爭力的提升。

反觀馬來西亞,或許由于一直倚仗著有天然資源的優勢,加上政府津貼的護蔭,所以已經習慣了安逸的日子,所以導致一些人缺乏“走出去”的心態,總覺得應該知足常樂。

但是,這個世界往往就像是一壺正在煮著的溫水,當青蛙們陶醉在溫暖的溫水中,殊不知這壺水正在慢慢的煮沸,到發現時雙腳經已煮熟,想跳出來都已經遲了。

國外商機多

我有一位駕神手機械的好朋友,在十多年前過得還不錯,因為當時的馬哈迪政府推出許多基建工程,使得建築業欣欣向榮。后來遇到1998年的金融風暴,建築業開始走下坡,我的這位朋友也面對僧多粥少的局面。

當時我勸他若有機會就離開吉隆坡往外發展,因為仍有許多工程是在二線城市發展。但是這位朋友拒絕了,原因是“離家太遠,見不到老婆”。

后來建築業面臨了寒冬,而我這位朋友又不願往外發展,后來更因理財不當而破產了,現在全家面對經濟拮据的問題,為家里增添了不少煩惱。

其實,“走出去”正是現今的成功關鍵之一。由于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界線已顯得模糊,所以若不是我去你國家發展,必是你來我國家做生意,誰快誰得。這一點點的差異性,就是“競爭力”了。

最后,希望馬來西亞的中小商家可以多點走出去,多點參與國際展銷會或博覽會等等,同時多認識國外朋友,資源整合之下或許會發現新的商機。因為路不在家里,而是在外面。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