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绣郿:谁说“古典”out了?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陈绣郿:谁说“古典”out了?

今年1月,因缘际会,和同学兼同事兴致勃勃报读了由傅承德老师主讲的道家经典《老子》导读课程。



记得首堂课,傅老师一上来就说,阅读中华经典,读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思想学说,不是为了拿来检验别人犯下的过错,不是为了引经据典指责别人的失误,因为儒道圣贤讲求“返回自身,对内在精神的高度追求”,“反求诸己”。

这种由衷自省的精神,恰恰是现代社会欠缺的,我们平日的身边人,总是少不了这类擅打“太极”的“张三丰”。

譬如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嫖赌,被抓包指责或债务滚大时,就反骂是别人带坏或勾引的错;或采取“连坐法”说,“犯下全世界都会犯的错”,对另一方大加挞伐,却迟迟不回头主动坦承自己应负的责任。



职场生涯上误了工作,被问责时不外是推给了其他同事,“谁谁没告知”、“这不在我的工作范围内”等,推得多少是多少,反正最好别扯到我身上就是。

这种事很常见,毕竟人本来就有“趋吉避凶”的本能,看到不利自己的情况,会想方设法避开,让自己处在有利可图的位置。

就像政治领袖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起初矢口不认,直到证据出现后才不得不承认,那男子就是他。

当初不认最后才认,就是因为认了就要负责就要辞职,谁能忍受熬了多少寒暑才到手的成就,一夕间付诸流水?

所以,《论语.学而》篇中,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是他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帮人做事是否有尽心尽力?和别人相处交往是否守信用?老师教的知识,再传授别人时是否有重新温习?短短几句话,显示贤人对自我要求、自我完善的郑重态度,显示贤人对高尚品德的主动追求。

不久前听到朋友不以为然的说,中华经典很out,哪里适合现代社会使用?却不知道,真理越辩越明,更是历久弥新、永恒不变的“道”。圣贤的真知灼见,古往今来放诸四海皆准。

问题在于,你能用心聆听圣贤的教诲,好好理解圣贤的苦心,再慢慢运用在人生各个方面中,必有所得。

因为,经典就是一盏教你待人处事、寻找人生意义的明灯,使你不会在黑暗茫然无际的大海上,迷失方向。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