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非營利組織Learning for All 擁抱社區守護你
報導:方俊心
攝影:張文輝
星期六下午一點四十分,雪州沙登博特拉大學附近的組屋,四樓。陽光毫不客氣,盡情曝曬,煙霾把熱氣焗在大氣裡,風吹來也是黏膩膩的。
門牌2D單位,小房間裡的電扇開得老大,賴希懌汗流浹背,脖子上掛著一條白色小毛巾。毛巾兩端塞進襯衫領子裡,鎖骨上方被塞得鼓鼓的。附近有人在炒菜,味道飄進房間,賴死不走。賴希懌的麥克筆在白板上畫著,長方形的長與寬、水杯容量,“Anis,”看到學生不專心,他輕聲呼喚,Anis繼續玩她的印章,東壓壓,西壓壓,“是、是,老師,我在聽呢!”句子尾音拖得長長,眼睛卻沒抬一下。
Anis今年12歲了,因為國籍問題,沒上學。父親從事建築業,母親是家庭主婦,平日沒上學,她就在家幫忙做家事,每星期三、四、六的下午,她就到這裡來學學英文和數學。“我喜歡來這裡玩,”她說。
到這裡來的孩子各式各樣,唯一共同點是在學習上弱勢。台灣教育學學者游家政指出,弱勢學生成因包括家庭經濟貧困、教育財政經費分配不均、少數族群、文化差異、居住地區、被社會排斥、數碼落差、身心障礙、因教學歷程形成的弱勢等。(注1)
目前為止,我國除了預備班制度,並沒有針對這群學生設下一套輔助機制。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學生正面臨學習問題,他們以后可能會輟學嗎?輟學之后,會不會衍生社會問題?我們沒把握。
非營利組織Learning for All(全民學習,簡稱LFA)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能夠讀書的人很多人幫他,我們就是要幫助這些沒有人幫的一群人,”LFA倡議人雪雁說。
注1:李曉芬,〈關懷弱勢學生的教育問題〉,《當代評論-求索漫漫教育路》,2014
願能幫助弱勢孩子
雪雁對自己的背景不願意多談,只稱是生意經營者。以前,她總想著賺了錢可以辦希望小學或頒發獎助學金,后來,她的關注點漸漸落到了弱勢學生身上。
“孩子只要在校成績不好,就會被忽略。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寶藏,但我們的教育像一把鎖匙,用一把鎖匙,去開全部的寶藏。”
她回憶,在她年輕的時候,學術表現不理想的孩子尚有一條“當學徒”的出路,如今法律規定,16歲以下為童工,16歲以下的中輟生既無法上學,也不能工作,他們在踏出校門那一刻就無處可去,成了社會邊緣人。
加上沒有任何單位追蹤被開除學生的后續進展,如果再碰上不負責任,或忙于工作而無暇教育孩子的雙親,孩子的前景讓人擔憂。社會的治安問題,是不是從這樣的教育死角中出來的呢?
雪雁認為是,“現在的治安這麼差,跟二十年前的教育制度有關係。就是因為那時的教育制度沒能及時調整過來。能夠讀書的人很多人幫他,我們就是要幫助這些沒有人幫的一群人。”
貢獻社區就這麼簡單!
下午2時,空氣悶熱依舊。小學生的數學課剛下課,三個孩子擠到一個小房間裡,關上門,在裡頭嘰里咕嚕講話。四個中學生走進來,佔了另一個小房間和客廳的空間。此時此刻,不到八百平方米的2D單位裡,塞了十個人,七個孩子,三位老師。
LFA秘書賴康輝說,“我們到外面談吧”,于是包括主席柯永祺、副主席譚力境,我們一行人移到門外,樓層的角落。
雪雁有想法、有資金,但具體實踐方式,她沒有頭緒。她找到了康輝,跟康輝談后,兩人一拍即合,康輝又另外找了大學朋友永祺和力境,三人都是博特拉大學校友,在校期間是活躍分子,而康輝現也在一些華團擔任要職。
“我想我們需要為社會做一些事情,做了以后,可能慢慢、慢慢地,社會會比較好一點,”永祺說道。力境的回答也簡潔有力:“就是貢獻社區這麼簡單。”
選擇沙登作LFA據點,原因簡單不過——這裡就是他們的“大本營”。過去他們在這裡求學,現在在這裡居住,做起事來有地利之便。
一切從基本做起
如果你看過孩子圍在Atiqah老師身邊的樣子,看過Anis把頭枕在老師腿上,像小貓咪一樣任老師摸摸她的頭,你大概也會明白,這些孩子希望從這裡得到什麼。
中心從星期二到星期六下午都開放,星期二至五免費給孩子補語文科,星期六補數學科,年紀較小的孩子,則可以來這裡學寫字。即使是不開放的時候,只要有志工在,孩子也可以到這裡打轉,這裡有書、白板、玩具,還有願意愛護他們的人,孩子一來,就可以耗上很久。
這就是LFA的核心理念,把中心打造成一個隨時敞開手臂迎接孩子的懷抱。“我們不是要他們考試很高分,也不是要他們以后能賺大錢、成為名人,只是希望他們在這裡找到歸宿感,找到自己的價值,不學壞,不製造社會問題,不被社會排斥。”永祺說。
中心歡迎任何人過來,弱勢學生優先考慮,因中心面積不大,無法容納太多人。目前固定前來的孩子約有25位,年齡介于6歲至14歲之間,而長期服務的志工老師有5位,師生比是1:5。
從2014年6月至今,LFA運轉順暢。籌備階段時,他們就已經做了策略性佈局。首先租下2D單位,在這裡開伙,烹煮食物拿到社區去派送,每週六都派,維持了半年。當大家漸漸對他們卸下心防了,他們開始做家訪,了解社區居民對免費補習班的看法。訪了十來戶,居民的反應不錯,他們才開始進行這項任務。
愛心耐心換人心
志工老師是LFA的靈魂人物,他們跟孩子互動頻密,互動的方式直接決定了孩子接著還會不會來。中心對志工老師的要求說不上高,康輝指出,孩子的課業不會太難,老師最重要有愛心和耐心,而且希望可以長期投入。
賴希懌在中心擔任了一年多的志工老師,每兩週到中心來一次,教孩子數學。當初,他也是抱著為社區做一些事情的想法加入。“我覺得,如果每個專業人士每週都能抽出一兩個小時做義工,這樣的工作就不會太辛苦。多人做,大家的負擔會減輕,如果只有一兩個人做,會做到死。”
儘管只是教孩子,但中學的數學課程準備起來也不容易,賴希懌表示自己在課前平均都要花一兩個晚上備課。
“不可以對學生太兇,不然他們就不來了。我們主要是希望他們常來,不會學壞,課程就按他們的進度教他們,可以學的就把他拉上來,不可以學的,就盡量教會他們基礎。”
Learning for All招募新血
接下來LFA準備把計劃擴展到沙登新村,目前暫定辦“技職班”,如電腦和美妝等技職課程,對象為年紀較大的青少年。另外,他們也希望在該處辦親子輔導相關活動。
歡迎有各種長才,有興趣為社區獻一分力的人加入。他們也接受現金和物資捐助,有意者洽鄭倩儀012-558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