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口飯都是心血 稻魂祭感恩天地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每一口飯都是心血 稻魂祭感恩天地

吉打稻地節可讓民眾,體驗平時沒機會接觸的插秧工作。
吉打稻地節可讓民眾,體驗平時沒機會接觸的插秧工作。

吉打稻地節開幕禮
(日得拉2日訊)每天勺起一口飯,有誰知道,那是稻地人一世的辛勞,“一口飯,稻地人”,滿滿都是稻地人的心血。



吉打稻地節2016昨日正式開幕,吉打稻地節總策劃張吉安、作曲家余家和及舞者立道丁,在王泉興米較與稻田,通過呈獻神農稻魂.水牛開耕,向民眾展現了稻魂祭禮的典故。

在農耕技術未發達的時代,古時的人們為稻田播種后,會選擇祭拜神明,以感恩天地父母,讓他們在那一季的稻米能夠豐收,這被稱為稻魂祭禮。

張吉安說,古時的華裔農夫在新一季播種后,會將稻田里的一捆稻秧,以紅線捆綁,而農夫會洗淨身上從稻田里帶來的泥巴后,再把稻秧帶回家里供奉,以祈求稻米豐收。



“待稻米豐收后,他們會再次把稻秧帶回田里,到新一季的播種時,再次把新的秧苗帶回家供奉。”

張吉安說,古時的農夫開始插秧前,會先進行開田禮,即把上述物品撒進田里祈福。

“你要說古時農夫迷信也不是,因他們才是真正懂得感恩天地,尊重環境的農夫。”

張吉安說,他在2014年7月30日,與詩人兼稻米專家何乃健,計劃在稻田搭舞台,用詩詞及吉打人的血汗呈獻舞台表演,無奈一個月后,何乃健去世,直到今年,才將節目呈獻。

嘉賓拿督周玉坤、王孫泰、陳國耀、陳燕翔,將鮮花、黃薑米、甘蔗、白糖及撈葉撒進田里,祈求這一季的稻米夠豐收。

鍾來福重溫甘榜年輕歲月

60、70年代,甘榜居民並無太多消遣生活,僅有的樂趣之一是趁著稻田豐收期后,家家戶戶分別湊一點錢,聘請皮影戲團在稻田上表演,為他們難得的閒暇時光增加一點樂趣。

華總署理總會長拿督鍾來福參與吉打稻地節,并觀賞馬來皮影戲,重溫當年住在甘榜時的年輕歲月。

40年前的鍾來福,住在亞羅孟古魯路內的甘榜。他敘述,當年他們的家庭,屬村內唯一的華裔家庭,與巫裔鄰居相處得十分融洽。

他說,當年的村民并未有太多消遣活動,為數不多的消遣,就是在稻田上觀賞皮影戲。

他指出,收割后的稻田,地面乾枯龜裂,因此皮影戲團會在稻田上表演,村民則總動員坐在稻田上觀賞演出,一些怕骯髒的則會鋪上稻草。

不一樣的廿十四節令鼓

人人人鼓劇團帶領吉華獨中的學生,在稻地節開幕上,呈獻了令人情緒激昂,不一樣的的24節令鼓。

鼓手在台上打起陣陣鼓聲,稻田里的鼓手揮舞著手上的紅布條,激起水花及漣漪,一些水花甚至濺到前排的觀眾群,讓觀眾感受鼓手所敲擊出的熱情。

在開幕活動中,128名藝術家、學生及公眾,也上演了集體插秧。

吉打濟陽閣德交會呈獻了4首華樂秧歌、吉隆坡漢風舞團帶來畝舞米樂、林文蓀演出了歌曲“農夫”、共響室內樂團演出“割稻”等節目。

民眾在稻地節中,除了觀賞到精彩的藝術演出,也可親自下田,體驗稻田農家插秧、抓鴨子、抓田魚的樂趣。

另外,民眾也可體驗古時童玩,如跳飛機、馬來播棋、放風箏和稻田藤球等。

體驗觀賞皮影戲氛圍

吉打稻地節在週六(30日)傍晚舉辦的稻地人.秧歌會,讓大人與小孩齊坐在米較廠內,體驗舊時人們在稻田豐收后,在稻田上觀賞皮影戲的氛圍。

秧歌會也帶來了一連串精彩演出,其中更有來自吉打的斯里阿順馬來皮影戲團,為觀眾呈獻“12公主”皮影戲。

歌手周金亮為觀眾呈獻大家耳熟能詳的“用馬來西亞的天氣來說愛你”,現場觀眾也跟著周金亮一起演唱。

歌手林文蓀也用其精湛的唱歌技巧,呈獻了“最高的地方”、“青藏高原”及“農夫”。

共響室內合唱團也以阿卡貝拉方式,呈獻夜來香等歌曲。

另有11號月台樂團、吉打佛教會合唱團、亞羅士打樂齡口琴小組等團體的演出。

公會:盼米較業困境獲關注

吉玻米較公會盼通過吉打稻地節,讓人了解米較業面對的痛苦。

該會主席王孫泰致詞時說,米飯是人民的主要糧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今天的政府卻施行很多不利稻米業的的政策。他盼通過活動,讓大家一起關注國內米較業的困境和前景。

他說,舉辦稻地節不只是為了辦活動而辦,而是讓這活動帶出不同層面的意義。

“讓此活動通過藝術、音樂、表演、歌舞及文字,傳達農民心聲,也為稻地民俗文化,作一個歷史記錄和見証。”

他希望,可藉此活動教育群眾,尤其有關農耕生活的辛酸和付出,讓民眾了解一畝田的米飯,是由農夫的血汗耕種出來。

他認為,此活動應獲得大家的推動,讓屬于所有吉打稻地人的活動,能獲得更多人認識稻地多元文化。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