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權:你跟孩子沒有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甄子權:你跟孩子沒有仇

絕大部分在傳統家庭中長大的華裔家長,相信都支持校方體罰做錯事的孩子──尤其是別人家的孩子。



一來打在別人家,受教在我家,希望孩子看了會怕怕;

二來不打不行,不打不成才,林北和老母都是這樣長大的,云云。

其實,打,是萬不得已情況下的一種“教育策略”,無論在家或學校,只要小朋友真有錯,可打,但打不要真打,對孩子起到威懾作用已足。



你跟孩子沒有仇。把孩子當仇人來打,這樣打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攻擊性和反社會行為,他們會複製暴力,日后不是打在老了的林北和老母身上,就是自己孩子身上。

最近,一再有家長投訴校方體罰學生的新聞見報,雙方各執一詞,使到體罰還是濫罰、以“處罰”(如社區服務、假日到校服務)取代“體罰”的討論,又被沖到了輿論浪尖上,包括媒體該不該大肆報導這類新聞。

可不可以體罰?可不可報導?這樣的問句,沒完沒了。

負起責任

我想到台灣教授蔡承志的一篇文章“別再問可不可以”,“重點不在‘可不可以’,重點在于這么做會有什么益處?會有什么害處?每個人應該在利害相權之下作出自己的決定,並為此負責”。

大人跟孩子沒有仇,老師要從學生的感受去想,家長要多為老師的難處著想,孩子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學會去想,各自負起責任。

否則的話,不聽話的孩子,打不得又罵不得,怎么教?誰來教?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