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縱貫線.《覺對動聽》延續流行味 本土佛曲 走出國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北馬縱貫線.《覺對動聽》延續流行味 本土佛曲 走出國門

馬來西亞的年輕學佛人,在香港漢禮佛教文物流動處交流后合影。
馬來西亞的年輕學佛人,在香港漢禮佛教文物流動處交流后合影。

報導:蔡愛卿
6年前,北海佛教居士林推出一張風格清新,充滿流行味的佛曲專輯《同步同路》,在以傳統為主流的佛教音樂界帶來全新聽覺體驗。6年后的今天,他們推出了第二張以年輕人為對象的佛曲專輯《覺對動聽》,而這一次他們走得更遠了。



最近,帶著兩張專輯,他們去到香港展開一場佛教音樂交流之旅。而走出國門之后他們才知道,本地制作的佛曲專輯並不比別人差,《同步同路》與《覺對動聽》兩張專輯在香港大獲好評,並已開始打進當地的佛教音樂市場。

兩張專輯的制作人劉峻賓之一受訪時說,最近他們受邀前往香港出席第一屆慈宗青年文化節,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人士交流。出席者多數是從事佛教研究的學者,北海佛教居士林是唯一帶著自己音樂赴會的團體。

他說,主辦當局對馬來西亞的佛曲深感好奇,他們從來沒有聽過來自大馬的佛曲,一直以來所了解的佛曲就是佛曲唱頌。于是他們組織了10人團隊,帶著兩張專輯赴香港展開宣傳之旅。



結果去到當地交流時,大家的反應出乎他們意料,原來許多人都沒有聽過這種清新風格的佛曲,在聽了這兩張專輯的歌曲后,大家才了解原來佛曲也可以這樣創作。

歌詞淺白生活化

他說,這兩張專輯不論在編曲、唱法方面都與傳統的佛曲專輯不同,曲風充滿流行味,《同步同路》中的歌詞也非常淺白及生活化,就像流行歌曲的歌詞。

更令他們感到驕傲的是,前往天壇大佛參觀時,他們發現那裡播放的音樂都是馬來西亞著名佛曲創作人黃慧音的作品,而黃慧音一直都是他們的學習對象。

他說,在走出國門之前,他們以為自己也不過是世界各國制作佛曲的佛教徒之一,哪知道馬來西亞的佛曲水平原來是如此卓越。目前《同步同路》與《覺對動聽》已在位于香港灣仔的漢禮佛教文物流通處上架。

大馬學佛環境比港好

佛教居士林一行人也受邀前往漢禮佛教文物流通處與年輕佛教徒交流,那裡是香港佛教文物最齊全的地方。與這些年輕人交流也讓他們得知,香港的佛教發展其實並沒有很理想,更別說佛教音樂了。

原來,香港人生活非常忙碌緊張,忙到幾乎連吃飯也沒時間,哪裡還有時間去聽佛理。加上香港的英國殖民地背景,基督教學校總是比佛教學校要受歡迎,優秀學生都被送到那裡。在香港社會中,基督教的影響力是比佛教來得大的。

劉峻賓說,當地佛教組織很少,而且有許多在當地推動佛教的師父都是大馬人。即使當地的佛教團體想通過音樂來讓信徒接觸佛理,也沒有好像《同步同路》這類的專輯,通常只能採用大家一起頌經這種方式。馬來西亞的學佛環境可說比香港好很多。

成生活營必唱歌曲

流行化佛曲很適合在群體活動上用來帶動年輕人。《同步同路》推出至今,已經成為大專生活營、佛教生活營、國民服役營學員必唱歌曲。

而《覺對動聽》則是《同步同路》的升級版。這張由馬來西亞佛教居士總會出品的專輯,其內容是宣揚在家居士學佛理念,歌詞由一班資深學佛人所寫,與《同步同路》的生活化不同。譜曲的則是年輕創作人。

劉峻賓說,他們其實很想制作第二張《同步同路》,但以當前的音樂市場,專輯本來就不易賣,加上是宗教歌曲,銷路更受限,使他們在決定制作下一張專輯時更慎重。

他說,推出《同步同路》時,他們是以“跑碼頭”方式去介紹專輯,在全馬跑了將近百場分享活動。雖然反應不錯,《同步同路》目前已推出第二版,不過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神才能有這樣的成績。

他說,佛曲專輯推出后的推廣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這方面做得不好,再好的東西也沒有人聽到。而且在為佛曲專輯跑宣傳時,他們 必須懂得借歌曲說佛理,才能達到弘法目的。如果沒有把握做好推廣工作,還不如不出專輯。

上述兩張專輯的另一名制作人為陳奕勤。

非佛教徒聽了也沒隔膜感

劉峻賓說,馬來西亞佛曲專輯在流行化上玩得最淋漓盡致,即使是台灣也比不上。台灣制作的佛曲專輯雖然很多,但是風格主要都固定在唯美的框框裡。

他說,這種風格的佛曲並非不好,但是它只能在佛教徒之間傳唱,對于非佛教徒很難起作用。如果是具備流行風格,而且歌詞非常生活化的佛曲,即使非佛教徒,聽了也不會有隔膜感,更可以成為接觸佛理的契機。

他說,一些歌詞裡甚至完全沒有出現佛字,但字裡行間透露著的就是佛教的價值觀。他們想做的,就是通過音樂接引本來不是佛教徒的人踏上學佛之路。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