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文:自由工作者淡淡的哀愁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王振文:自由工作者淡淡的哀愁

0.07857。不,這不是什麼新的圓周率,而是我文字的單價。聽不懂?意思是我供稿給報紙雜誌,每個字平均8分錢。



事實證明,我們活在一個一個字買不到一粒糖果的年代。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人捨棄朝九晚五的安穩職務,選擇以個人名義承接工作。沒有底薪,沒有員工福利,沒有公積金,也自然沒有花紅,手停就口停。

很多人稱他們為“兼職”,他們更喜歡“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這名字。英文單詞裡的“free”,是指自由身,不隸屬任何一家公司;無奈很多人卻聯想到“免費”,不禁叫本地的自由工作者感到淡淡的哀傷與無奈。



中國日前發布的“幸福小康指數”調查顯示,公眾眼中最幸福的職業竟然就是自由工作者,認為自由工作者的收入不錯,又無需被打卡制所約束或看老闆臉色,兩全其美,羨煞旁人。

這也難怪,年前有分析報告指中國自由工作者當中,近七成的月收入高於人民幣5000元(約3000令吉),近一成的月收入超過1萬元。

甚至有美國雜誌給專欄作家,開出每一個英文單字4美元的高價。

摺合馬幣約 15.71,跟0.07857相比,這也難怪本地許多自由工作者常自嘲為“廉價勞工”。

文創不被尊重?

在美國,多達5400萬人是自由工作者,佔總人口約15%。其中,又以“藝文、娛樂、媒體”界的自由工作者比例最高。

專家甚至預測,5年後,自由工作者將成為美國勞動力的主流,預計在2020年佔據勞動力的50%。

看似欣欣向榮的前景,為何沒出現在馬來西亞?

雖說先進國和發展中國家不管在經濟表現、生活素質、人均消費指數等各方面都相差一大截,但我想最關鍵的問題在於人們對藝文創作的態度。

一般人會對30歲前賺取人生第一桶金的人表示讚賞,對30歲前出了人生第一本書的人卻不以為意;不問自取,且沒有註明或刻意省略掉原創者名字,隨意轉載文字或照片,凸顯國人版權知識的匱乏;許多無良僱主老是以“你不要,我找其他人做”的態度壓價,是對智慧產權的侮辱,更是對自由工作者專業的不尊重。

當每個人在談論著最低薪金制,我想代表全體自由工作者跟全國僱主說一聲:請問價錢可以再高一點嗎?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