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背後的辛酸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風光背後的辛酸

每當政府考試成績放榜,總有不少優秀生想擠進醫學系,去年就有多達1163名考獲滿分4.0分的大馬高級學校文憑(STPM)及大學預科班的學生,搶進只有418個學額的大學醫學系。



當醫生,收入好、地位高,不怕失業免煩惱,讓人羡慕。殊不知,風光背后有辛酸,有不少人是因為家長的期望而走上學醫這條路,成為強大壓力之下的犧牲品。

正確價值觀

醫學系學生暴增,造成國內的實習醫生過剩,甚至醫院無法提供實習空間,衛生部已建議延長停辦新醫學課程為期5年,以解決實習醫生過剩的情況。



不少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認知相當扭曲,抱著“萬般皆下品,但求分數高”的態度學習,功課成績好就要當醫生,卻不知理論與實踐,往往是兩道不同的風景。

想要當醫生,必須先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想清楚為什麼要學醫,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和興趣、足夠堅強的精神意志,還要有犧牲和奉獻的精神,否則這個時間長、假期少,壓力更是大過天的科系,很快會令人放棄。

這不是危言聳聽,大馬醫藥協會在去年就揭發,約1000名醫學系畢業生在政府醫院完成2年實習,卻因為英文掌握能力差劣,無法圓醫生夢。

浪費資助金

如今衛生部再揭每年都有近千名實習醫生,不堪壓力而選擇轉行或放棄。政府每年花費巨額栽培該批實習醫生,他們卻選擇半途而廢,也浪費政府資助金。

醫者有著崇高和神聖的使命,不是沽名釣譽、滿足虛榮的工具,希望醫學院栽培的是仁心仁術、名副其實的好醫生,不濫竽充數。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