摻違禁藥有副作用 無良商家藉中藥牟利
獨家報導:張曉真
(吉隆坡5日訊)馬來西亞中醫師暨針灸聯合總會(醫總)總會長黃保國博士說,市面上出現無良商家以中藥名義,售賣一些摻入類固醇的藥品,使到服用者感覺藥效很好,但其實藥品暗藏副作用。
“海龍、海馬是海底的2種生物,確實屬於中藥,一般上,服用此藥的方法是煎煮,而不是磨成粉,再以成藥包裝出售。
“一些商家或將海龍海馬磨成粉狀,再摻入類固醇,強化藥效。”
他解釋,煎煮後的海龍、海馬藥味苦澀,功效主要是治皮膚病,如瘡等,能清熱解毒,其次是有壯陽功效。
本地藥行少售賣
儘管如此,黃保國今日接受《中國報》電訪時指出,本地中藥行甚少售賣“海龍海馬止癢丸”,售賣者要承擔法律風險,但他最擔心是路邊攤商家出售這類中藥,消費者若服藥後引發副作用,往往會無從追究。
對於當局證實被貼上“100%草本藥物”標籤的“海龍海馬止癢丸”,含有多種未申報的強效藥物成分事宜,黃保國直言此事讓他聯想到不久前才發生的“通脈丹”和“七葉參”中成藥,含有“地塞米松”類固醇事件。
他認為,上述兩種情況相似,即不負責任藥商為了牟取暴利,刻意在中藥內摻入違禁藥物,讓病人服用之後感覺到效果神速,但隨後出現不良的副作用,甚至賠了性命。
一名40歲的女子在大馬中藥行購買由號稱“純草藥”製成的止癢丸,服用兩個月竟暴肥8公斤,而新加坡衛生科學局提醒公眾不要購買或服用名為“海龍海馬止癢丸”的藥品,因為該款藥品經化驗證實,含有多種未申報的強效藥物成分,包括類固醇地塞米松,會造成多種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