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都在留意一則新聞,是雪州一所華小的校長公開體罰學生,不只上了報,還鬧上教育局。
當然,這件事還牽扯其他課題,包括非指定的課外讀物,還有用休息時間晨讀的爭議,但最牽動父母心弦的,終是公開體罰這回事。
體罰學生這事,是爭辯三天三夜都講不完的,讓人覺得有意思的是,在剛過去的4月30日,其實有一項國際節日,就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當然,有些朋友一聽就嗤之以鼻,說小孩子哪能不打?
確實,教孩子這回事,還真是家家有本自己念就好的經。自己的孩子要怎么教,要愛的教育,又或要不打不成器,父母自己決定就好,旁人不宜多插嘴。
畢竟,別人的經驗、書本上寫的、網絡分享的,都只是參考而己,最終也只有做父母的決定要如何教孩子。
那么,公開體罰學生呢?
雖然教育部對體罰學生已有規定,但如今體罰學生而鬧上報端,仍屢見不鮮。
有些朋友認為太小題大作,並自稱小時候也是被老師打,而且打得更凶,自己今天不也好端端而且出人頭地,甚至說還要謝謝老師鞭打。
我不是心理學專家,無法評析抱持這樣理論的人,其想法對或錯,但自己只想問一句:當年遭遇過火的公開體罰時,心裡是作何感想?如今,你是否願意讓這分懲罰,一樣發生在你的孩子身上?
當然,確實有不少好師長是愛之深責之切,才會體罰學生,但也有老師校長公開體罰學生,是作情緒宣洩。
鞭打前先問自己
大人可能未必瞭解,但不要小看小孩,他們會懂的。
這也是為什么當年挨了不少老師的鞭子,我們至今會尊敬一些真正愛護自己才體罰自己的老師;對一些只是顯示權威,或宣洩情緒而體罰自己的老師,一世人都不願再看到他們。
教育孩子,有句至理名言,是“把孩子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當然,今天不管是校長或老師都工作繁重,耗盡心力,但如果不是仍然有著對教育的熱誠,把學生的需要置于自己的需要之前,而是把自己的需要加諸在學生身上,那么,公開的體罰不但達不到管教目的,反會讓學生怨恨一世。
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妨先問問自己:這一鞭打下去,是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