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付出關愛 溫情重返身邊

書名:助人歷程與技巧

作者:黃惠惠

出版:張老師文化

特約:莫淑卿

《助人歷程與技巧》一直提醒我,助人的真正目的是自助助人,是使自己和他人邁向成長的目標,以解決問題,並增進面對危機的能力;而過程比結果重要,因為在過程中,可建立起自己和他人的內在力量……

記得我還是輔導老師時,有位學生跟我說:“老師,為什麼我媽媽不能和你一樣說話那麼好聽的?”“當然,因為我是受過訓練的咯!你媽媽的專業我就不懂了!”我回應說。那時我覺得我是輔導員,是本科系畢業,受過助人和輔導技巧的訓練,我的專業就是與人對話啊!

難道助人和輔導技巧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肯定不是,我也是學習而來的!找回這本《助人歷程與技巧》,回想當初,我在福利中心學習當義工的過程,我們深知語言是一個充滿影響力的工具,一句話可讓人暴跳如雷,讓人陷入焦慮,也可讓人情緒緊繃。同樣地,一句話可大事化小,讓人情緒平靜,也可讓人釋懷,因此,我們模擬了書中每個場景,如何回應、如何引導,務必把每個技巧掌握好,甚至可以運用。

這本書一直提醒我,助人的真正目的是自助助人,是使自己和他人邁向成長的目標,以解決問題,並增進面對危機的能力;而過程比結果重要,因為在過程中,可建立自己和他人的內在力量。

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幫助別人,當朋友面對困難時,我們也願意借出一雙耳朵,甚至跟朋友一起埋怨一起發洩,希望朋友在情緒平穩后,可以走出困境。可是,有些時候,我們還是會面對不知怎麼處理的窘境,兩個人一同陷在死胡同裡。

交流溝通不流于表面

這本書的宗旨,供一個有系統、架構清楚的助人模式,讓想助人的你我有個初步概念。裡頭有更多例子,讓我們可更深入地明白他人和自己陷入同樣的情景時,可能會出現的情緒、想法和期待等。

通過瞭解自己和他人的內在心路歷程,再學習回應技巧,如情緒反應、同理心、自我揭露等,讓我們可以更有效地陪伴身邊的每一個人,也可讓我們的溝通、交流,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已,而是可以更深入地表達自己和明白他人。

當看到最近的社會出現越來越多受傷事件,很多媒體都會標籤加害者為精神病患或瘋漢等,在譴責加害者的行為時,我更好奇,加害者本身曾發生什麼事?我相信每個行為背后都有一個故事,“世上沒有壞小孩,只要受傷的小孩”,加害者曾經歷了什麼傷痛,導致做出這傷人事件,身邊的人也從沒發現他的傷痛嗎?

冷漠白霧籠罩社會

看著這些事件發生,相信大家內心也漸漸覺得整個社會越來越危險了,大家也可感受到,在這危險籠罩著的社會裏,人們也越來越冷漠,無論發生什麼事,先明哲保身才是重要。人與人的圍牆越建越高,信任也逐漸崩塌,甚至想找個說真心話的朋友也很難。加上科技方便,造成大家似乎無時無刻都在與外界聯繫,甚至把工作帶回家,這反而造成信任的人也無暇聽我們說話了,心跟心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人也越來越冷漠。感覺上,這種模式好像不斷循環,好像雪球般越滾越大,心的積雪也越來越厚。

不過,我堅信,還是有一群人不斷在努力,不斷地希望把溫暖傳達給每個人。如果你也一樣,讓我們一起通過學習,成為一個好良伴,從關心身邊的人開始,讓一點一滴的溫暖,可以融化這個社會的漠不關心,讓我們一起跨越恐懼,表達愛!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