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義霖:走出去!去哪裡?

上個星期我與大家分享了《走出去》才能看到春天,但是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更嚴肅的問題了:走出去…去哪裡?

企業家一般都有相當敏銳的嗅覺,他們通常都會留意好的發展機會,然后就走出去謀求更好的發展機會。

就好比中國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企業家前仆后繼湧往中國的“北上廣”(即北京、上海、廣東)等一線省分發展,然后再蔓延至其他省分;當越南于1986年開始改革開放后,投資人如雨后春筍往越南設廠置業;當印尼政治穩定后,又有許多商家前往這個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投資。這些例子都在在顯示出了企業家們哪里有機會,他們就去哪里的特性!

可考慮二線城市

但是,投資先鋒部隊通常都不是來自馬來西亞,而是來自較敢于“走出去”的日企、台商、新加坡商人等等(中資是最近10多年才多往外投資)。

這些國家的商家們總是消息靈通,而且獲得本國政府的幫助而事半功倍,所以往往“頭啖湯”都讓他們先喝了。當然,我國個別企業家也有走出去,但是卻不如這些國家的投資者般成群結隊,兇猛快速,而是傾向保守。

既然過去的都過去了,那么本地企業家接下來要走出去,要去哪里呢?最近和一位博士聊到去中國發展的問題,他就提到了一個關鍵,那就是與其去擁擠的一線城市,不如去正在發展的二線城市!

是的,從藍海策略而言,避開擁擠廝殺的紅海,發展競爭較少的藍海未嘗不是一個好策略。

就以中國而言,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人口由1000多萬至2000多萬不等。這些城市的發展已非常迅猛,若要進去投資,需要相當雄厚資本,也要面對紅海的市場。

反之,新的一線城市如重慶、武漢、蘇州、瀋陽、成都等相對較好發展,而且人口不輸給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如青島、長沙、大連、濟南、寧波等更是下一波發展的熱潮所在,潛能佳競爭少,更是中國政府的下一波發展重點所在。

此外,東南亞發展中國家也是我國中小商家應該聚焦的地方。這些國家的政治穩定后,就會發展經濟,而且論薪資人工方面是遠比中國低廉,不妨考慮。而且5億人口的東協自由貿易區在是下一個發展之明星。

當然,要走出去也必須做好情報準備,最好能參與公會或是政府部門出國進行考察,汲取相當資訊后才行動。畢竟人生地不熟,需要相當資源協助,投資才會有保障。

最后,希望大馬企業家能放眼海外,在準備妥當后走出去嘗試,開發二線城市及國家的市場,避開紅海開發藍海,才能夠站穩一席之地,為馬來西亞的企業在國際上爭光,成為馬來西亞的驕傲!

(中委)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