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玩地名(第59篇).吳仲達:吉隆坡取名討吉利 潮州惠來人開發羅弄班蘭
地名中有“弄”字的還有彭州關丹縣的“丹絨弄波”(Tanjung Lumpur),這裡沒有弄潮兒,有的是泥濘,Lumpur正是泥濘之意。
這個地方位於關丹河口,是很多年前由關丹馬來人所開發的一個村落,距關丹市區只有兩公里,關丹河將兩個地方隔開,由一道橋樑聯繫起來。
吉隆坡的馬來文是Kuala Lumpur,沒音譯為“瓜拉隆波”,而譯之為“吉隆坡”,據說是因為吉隆坡的廣東人嫌瓜字不好,瓜字在廣東話有死的別意,而改之為吉隆坡。
在柔州笨珍縣的“雙溪加弄”,馬來文是Sungai Karang。在雪州瓜拉雪蘭莪縣土地局管理的永久森林保留地也叫著Sungai Karang ,華文也譯為 “雙溪加弄”。同縣屬下的Tanjong Karang,馬來文Karang是珊瑚,華文地名叫著“丹絨加弄”。
“丹絨加弄”這個小鎮主要是靠漁業和稻田,這裡有一條大運河直通到沙白安南,它是在殖民地時代所建,主要是用作灌溉稻田,水供公司也利用河水來作為清潔水用途,當地村民也利用河水來養殖淡水魚。在早年,森林砍伐的木材,也通過運河運出來。
從事農作
在關丹縣的Sungai Karang, 華文稱為“雙溪加冷”,而不是“加弄”。
吉打州居林縣的Sungai Seluang ,華文是“雙溪士弄”;雪州巴生縣的“直落牙弄”,19世紀馬來人在這裡種植超過2000畝的咖啡豆,90年代前半期是咖啡的黃金時代。后來巴西咖啡豆生產過剩,價格暴跌,這個地方改種樹膠。
馬六甲中央縣的Lorong Pandan ,華文是“羅弄班蘭”。上世紀40年代有一批潮州的惠來人,在汕頭天主教會神父協助下南來馬六甲,之后大部分惠來人選擇到羅弄班蘭等地從事農作,所以這一帶還能聽到潮州惠來人的鄉音。
砂州有很多地名有Long字
砂拉越有很多地名的前面有一個Long字,在當地原住民文字里,這個字等于馬來文的Kuala,即河口之意。
美裡省有Long Lama ,華文是“弄拉瑪”。這是一個內陸的小鎮,從“馬魯帝”(Marudi)乘坐快艇到“弄拉瑪”要4個半小時的路程。
據到過此地的人說,沿河所看都是滿目瘡痍,樹木已被砍伐,河上還有很多待運出的樹桐。這個小鎮的經濟主要是靠易貨交易,但隨著樹木被砍伐,當地的原住民已經找不到森林的產品到鎮上做易貨貿易,生活陷入困難。
同省的Long Laput,華文音譯為“弄拉布”,這是巴南河(Baram River)沿岸最大的鄉村,主要的民族是伊班人,人口約2000人,大多數住在長屋裡。在1950年代,這裡用竹竿建築的長屋是婆羅洲最長的,長度達700米。村民靠種田、胡椒和橡膠為生,附近的油棕園達2500英畝。在50年代,羅馬天主教會來到這裡傳教,興建學校和醫療所,村子現在有水電設備,當地圖書館還有互聯網設施。
另一個稱為Long Miri 的小鎮,華文是“弄美裡”,這裡有一間跳傘學院,教導跳傘技能,先要經過6小時的地面訓練后,教練會陪同學員登上飛機,從1萬1000至1萬4000尺高空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