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读都一样好” 高教总监:资优生要出国等机会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到哪读都一样好” 高教总监:资优生要出国等机会

 ■阿丝玛(右)接受《中国报》专访时,点出大马民众和资优生对本地高等教育学府的刻板印象。

■阿丝玛(右)接受《中国报》专访时,点出大马民众和资优生对本地高等教育学府的刻板印象。

报导:张晓真、黄治振
大学先修班助学金计划(Bursary)学生在今年初,毫无预警接获海外升学梦碎的噩耗,心碎满地、失望透顶,政府随后也宣布今年最后一次发放Bursary。



换个角度想,这批学生至少还可获资助在国内继续深造,但依大部分学生意兴阑珊的反应来看,似乎本地大学是勉为其难的最终选择。

《中国报》特别整理出“高教局总监v.s Bursary资优生”的看法,且听双方叙说本地大学在他们心中的模样!

(布城9日讯)高等教育局总监拿督阿丝玛说,虽然Bursary资优生无法在唸本科时到海外顶尖大学深造,但只要资优生未来有意报读硕士或以上的课程,他们还是会有机会出国读书。



其实,不少Bursary资优生皆向往借着政府赞助到海外学术顶尖的高等学府深造,多数人旨在趁年轻见识外面的世界,开拓视野,唯阿丝玛认为,关于视野这回事,不论到哪读书都一样!

“其实,到哪读都一样……好!现没机会出国唸本科,但未来你若要出国唸硕士、博士等以上的课程,机会有的是!

“这有什么问题?”

阿丝玛接受《中国报》专访时说,既然这批Bursary资优生没机会出国唸本科,他们就更应证明自己有能力在未来当研究生。

欢迎申请奖学金

“你知道吗?在美国唸本科时,这个阶段简直是‘派对时间’,这段求学期很轻松,不过当你在外国唸硕士或博士班,你就必须很专注研究,没有以往的玩乐期。”

她说,任何有意在未来当大学讲师的资优生,政府欢迎他们申请高教部奖学金,到国外修读硕士或博士班。

“高教部奖学金是为任何即将成为实习讲师者而设,我们准备了5000份给博士班学生。

“日后,他们可以选择在政府大学或私立大专当学术人员,我们没有特别限定他们只能在政府大学工作。”

她说,我国多数讲师都是毕业于全球前20强大学,他们皆是在本地唸本科,再远赴他国攻读硕士和博士。

“有者毕业于英国老牌著名大学伦敦帝国学院、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等……完全没问题。”

鼓励“学分转移”
体验不同学习环境

阿丝玛说,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目前政府大力鼓励大学生到国外大学进行“学分转移”(Credit Transfer),以体验不同学习环境,这就是现代学生。

她指出,欧盟地区大学也开始与我国大学合作,未来大马学生可以申请到欧洲国家进行“学分转移”;只要我国与外国大学之间互相承认文凭,学生就可申请学分转移。

“你想去哪读?日本、西班牙、越南、印尼、印度?任君选择!”

她说,类似学习模式早在10年前已开始,而政府目前大力推动这项学习模式。

“我以前担任伊斯兰科技大学(USIM)副校长时,校方规定每一名学生必须拥有一本护照,并确保他们善用护照,出国进行‘学分转移’,同时大学英文考试(MUET)需至少考获第3等级(Band 3),不然不能毕业。”

她说,上述2项条件都是该大学学生毕业的先决条件。

经济若好转或恢复保送

阿丝玛说,除了我国,很多国家地区都面对经济不景气的问题,因此国家经济理事会才决定不赞助部分优秀生出国深造,未来若国家经济许可,政府会再考虑保送优秀生出国读书。

“经济理事会决定不再保送优秀生出国求学,可能只是指今年罢了。

“若以后国家经济改善,国内生产总值(GDP)成长稳定,我认为政府会再考虑让优秀生出国。

她说,Bursary资优生确实是表现卓越的精英,若他们有能力,还是可以出国深造。

“现阶段,他们应该是在申请进入政府大学或私立大专……那我们就先等他们提出申请。

“Bursary会全额赞助他们升上大学,无论学费多寡,这是奖学金,不是贷学金。”

她说,资优生应好好考虑报读本地顶尖的高等学府,例如有意报读医学系者,不妨申请国际医药大学(IMU)等。

“现在就是个好时机!”

阿丝玛:政府大学也不差

对于国人总是认为相比外国高等学府,我国政府大学缺乏竞争力一事,阿丝玛直指这项说法对政府大学不公平,因为在全世界3万3000间大学中,我国研究型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前300至400强。

“这说法真的很不公平,政府大学都是学术顶尖的高等学府,例如理科大学(USM)是百里挑一(Top 1%),其他研究型大学都是最顶尖的。”

她感叹,即使我国高教水平已是十分出众,但国人总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好,并指国人必须改变这等“殖民思维”。

她表明不解这种思维从何而来,因为实际上,我国的高教学术表现不俗。

“有时我也很疑惑,怎么大马人没发现自己国家的好?反而外国人注意到我国。”

她说,调查显示,我国被评选为第12名外籍学生最向往深造的地方。

为何阿丝玛认为资优生应考虑在本地大学升学?

1.大马开始走“弹性教育”路线,实行“2U2i”制,即大专生4年大专生涯里,首2年在校内上课,第3和最后一年将踏足社会进行实习生涯,待实习期结束后才获准毕业。

2.校方允许大学生申请学分转移,即学生可以选择到国外留学一学期,只是东协区域就有65所大学接受学分转移,不包括日本、印度、欧洲国家地区、西班牙、韩国等地区。

3.灌输学生企业概念,要学生学会电子商业,并融资和提供创业的平台。

4.特定课程开始采用“大规模开放式线上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方式授课,即师生之间可透过网上通信软件Skype沟通即可。

5.推行“总执行长客座教授教学计划”(CEO Faculty Program),即顶尖企业的总执行长亲自授课,学生也能到相关企业实习。

6.5间政府大学开始落实综合平均积分(iCGPA)制度,以培育出学术和软技能方面皆表现优越的大学毕业生。


学生的话:“看外国人如何学习”
盼跳出舒适圈拓视野

Bursary学生海外深造梦碎了,本地大学成了万不得已、别无选择中的选择?本地大学或许还没糟糕到无可救药,但学生更在乎的是,投身另一个国度开拓视野的全新体会!

早前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录取的陈同学(2013年Bursary学生)受访时坦言,许多本地大学生对海外常识所知甚少,到海外深造就可趁此拓宽眼光,看看外国人如何学习和进步。

学会独立建立信心

“海外文化差异和自由才是重点,当学生被迫投身完全陌生的环境,就必须勇敢跨出脚步做尝试,学生这才学会独立和建立信心。”

原定11月修毕A水平即到澳洲深造的庄同学(2014年Bursary学生)则说,收集资料时也只是搜寻海外大学,不外希望可跳出舒适圈,到外面见识世界。

“在国内唸书那么多年都在过同样的生活,希望转换新环境,让自己更独立。”

早前已获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学系录取的Y同学(2013年Bursary学生),在奖学金政策生变后,目前仍尝试申请其他海外奖学金,否则也只好留在本地深造。

“不是觉得国内大学不好,而是读了那么多年书,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触更多不一样的人对以后也会有帮助。”

Y同学认为,海外大学课外活动和眼界都会与众不同,反观大马校园鲜少有平台或资源邀请国际著名专才演讲,吸引力也相对减少。

原定到美国修读化学工程系的K同学(2013年Bursary学生)则点出,海外实习和商业机会较多,与不同国籍人士和公司合作将是非凡经验和体会。

“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更多机会学到怎么样和他人接洽和接触;但在本地这样的机会就比较少。”

西方教学消化知识

马来西亚填鸭式教育制度,令学生也摇头感叹?受访学生直言,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只会局限大学生思想,到最后谁会记得学过什么?

陈同学指出,西方国家多采取通才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即注重综合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的教学,反观大马还是采取填鸭式教育,不只封锁大学生思想,更难以拓展其他学术领域。

学习方式不同

“学生读了就忘,有多少是沉淀在脑海的?曾听学长说,教授限定1周内要读完10本厚厚的书——东方人就算哭着也不服输,但才读了5本;西方人却在讲堂上对答如流,为什么?原来是学习方式不同。”

她披露,西方国家学生懂得分工合作、摘录重点并聚在一起学术讨论,而非死记硬背,真正消化了知识;“学习不是叙述你读了什么,而是你对读了的东西产生什么想法。”

你还记得中学5年的历史课学过什么吗?相信许多人早已忘光。当年为应付道德教育考卷而硬背的道德价值,你在现实生活中又真的实践了几样?

庄同学对此坦言,许多同学都深深觉得本地大学必须修读很多不必要的科目,像是“重复中学历史课”的大马研究学(Malaysian Studies),简直是浪费时间!

学费庞大只好留在本地

针对高教总监的“安慰”,指Bursary学生往后还可到海外深造当研究生,学生们不约而同说,“没钱才是最大问题呀!”

陈同学慨叹:“也不是人人都能修读硕士,多少人毕业后须开始工作养家了,难道每个人都有显赫家世,出来不用工作赚钱,回报父母吗?”

她点出,就算是学分转移到海外大学唸书,也千万别忘了昂贵学费;“学分转移的学费是根据海外大学的学费缴付的,别误以为人人都有这笔钱呀。”

Y同学也认为,当初获得Bursary奖学金一心以为可以出国,但现在没了海外深造机会,奖学金也变贷学金,没钱的话就只好留在本地了。

“若说学分转移也比较困难,即便申请了也不知道外国大学会不会接受;接受了,昂贵学费也是问题。”

K同学指出,虽然可申请学分转移,但毕竟不是赞助,一般人难以负担“天价”学费和生活费。

“外国科系多选择多出路”

本地学生向往到海外深造,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兴趣修读的科系在国外较多出路和选择。

庄同学认为,生物医学科学系在本地并不普遍,此前出席教育展时听说在澳洲有更多出路和机会,且可以做更多研究,才会想到国外深造。

“不然我父母也不鼓励我唸这科,担心往后在国内没出路和工作机会。”

海外大学有许多机会在本地大学相当罕见,也有许多能促进自身发展的学术团体——陈同学是这么认为的。

“还有,就是海外大学的学科,很多都是本地大学没有的,例如太空航空学(Astronautics)。”

反之,她认为,普遍而言人人都能从本地大学毕业,那么大学毕业又有什么稀奇呢?

“只要你有少许资本,便能到较便宜的本地私人大学或学院求学,考获一纸文凭;而政府大学采取固打制,却自打嘴巴高喊以表现为优先的口号……”

为何本地学生向往到海外深造?

1)开拓全新视野,在陌生环境培养独立和建立信心

2)与更多不同背景身分的人交流学习,提升交际能力

3)本地教育倾向填鸭式,大学需修读许多没必要科目

4)海外大学较多科系选择,有更多课外活动和学术团体

5)本地大学采取固打制,优秀生未必有出头天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