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身雖有障不阻前程路
報導:方俊心
攝影:張智玟
看見馬路上兩個人坐在輪椅上自如地滑行,我知道我到了我要到的地方。對于我的到來,他們似乎不覺得奇怪,只看了我一眼就繼續專心滑行。
中心的門大大地開敞。這間位于角頭間的雙層排屋,雖然處處堆放雜物(注1),但保留了一條清楚的過道,從大門到大廳、廚房、房間、洗手間、辦公室,每個點都有可容許一張輪椅滑行的過道連接。
Ivy(潘銀珠),八打靈美門殘障關懷中心的就業主任,不知什麼時候進了辦公室,安靜地坐在一旁。十年前她曾彷徨無助,那時她功課好,可卻沒法進入她想進的本地私立大專就讀,原因是學校裡缺乏無障礙設備,她無法在校園裡活動。后來朋友介紹她到美門,“以前一直很自卑,來到這裡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不覺得自己最慘。”
這十年裡,Ivy考獲另一所私立大專的高等文憑(Advance Diploma),受邀到美國進行女性領袖培訓,到日本觀摩身障人士就業輔助計劃,並且成為合格的就業輔導員(Job coach)培訓者(注2)……,如今她掌管中心的就業培訓、職業配對等重任,為下一代身障人士提燈。
注1:美門另一處原址在進行重建,現有的空間不敷使用。
注2:就業輔導員是專業人士,在殘障員工覓職和進入職場工作中提供各種協助與支持。
點滴學習自立生活
美門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身障者(注3),年齡下限為7歲,只要能照顧自己、能進行培訓,就可以到這裡來。培訓分三大支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職能培訓、個人心靈成長與軟技能培訓。
Ivy回憶,以前她在適耕莊老家的房前有梯級,每回進出,都不得不依靠別人幫助,讓她覺得很自卑。還有很多事情她都不會,好比說,不知道在輪椅上鋪醫療用透氣墊,以致她后來長褥瘡,久久難以痊癒。
沖涼、吃飯、洗衣服等,舉凡種種生活自理,經過像Ivy這樣的“前人”經驗,在中心裡傳遞給新學員,“現在他們比我以前幸福多了。”
學員孔佩瑄說,她在這裡最大的收穫是學會自立生活,懂得自己上下床、上下輪椅,“以前在家都是靠家人幫忙”。25歲的曾恩禮也有同感,他認為他在這裡最大的收穫是學會自立,懂得洗衣服、曬衣服。
“以前我們還要學煮菜,”Ivy說,現在因為有些學員重度身障,手沒力氣,或者需要上學,所以已經不學烹飪了,中心的伙食工作外包,不用自己下廚。
注3:包括脊椎受傷、肌肉萎縮症、小兒麻痺症、截肢和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等。
人人都有學習機會
身障人士的智力跟一般人相同,但往往因學校、學習地點在準備環境時的偏差,以致他們被邊緣化,喪失了學習機會。 Ivy沒辦法進入她原先想進的大專,就是活生生的實例。
美門提供的職能培訓班,盡可能彌補社會在這方面的不足,他們提供英文班、電腦班,還有一些適合腦性麻痺者,較輕巧的工作職能培訓,這些培訓旨在協助學員掌握技能,將來能到社會工作,自力更生。
劉振明(Allen)是中心牧師兼輔導員,他指出,中心裡的學員絕大多數華語很好,但英語不行。中心曾嘗試讓學員上網絡電腦課程,可是學習效果不理想,因網絡課程的講師多是外國人,他們的英語較深奧,夾帶口音,學員們的英文程度不夠好,難以跟上講師的進度。要是英文能力磨練好,學員將來獲聘的機會將增加,比如當接線員,因此對于英文能力培訓,中心相當重視。
至于電腦班,指導老師鄧富昌說,中心的電腦班課程設計依據牛津、劍橋與RSA測驗局(Oxford, Cambridge and RSA Examinations,簡稱OCR)的標準,重視學員實際操作軟體的技能。學員每上完一期,就考一個考試,通過所有考試后,學員就可獲得OCR發出的證書。自中心去年開始推動這項認證以來,報考學員有七位,及格率是百分百。
另外中心也承包了外部企業的一些包裝工作,如化妝品包裝、把收據納入信封等,給予腦性麻痺者訓練,使他們能完成工作。有些腦性麻痺者的手指動作和語言能力會受到影響。
以上培訓都是依學員的選擇參與的,中心會評估他們的能力,按能力把他們分配到不同程度的班級。
多鼓勵讓他們有鬥志
“來到我們中心的(學員)可能是很多需要的,除了面對自己生理上的身障礙,他們還要面對很多因素,比如來自破碎、單親家庭,或者完全失去父母的愛。”Ivy說。
在這些條件夾攻之下,他們可能極度缺乏自信,對自己強烈否定,進而影響情緒和行為,“學來做什麼?沒用的!”類近于放棄的態度,或者難以集中精神學習。情況較嚴苛者,會有醫學上定義的“憂鬱”症狀。
中心曾碰過一位學員,是后天殘障,那孩子原本在大專唸書,出事后連書也不想唸了,完全失去求學意志。經過多次輔導,情況終于比較穩定,重拾生活的勇氣。
因此中心很鼓勵家長每個月至少前來一次,探望長期居住在中心的孩子。劉振明牧師認為,他們很需要家長的鼓勵,然而很多家長忙于工作,不一定能照顧到孩子這方面的需求。從另一個角度看,社會對在職人士的要求過高也是原因之一。
和善社會的愛與實力
因此個人心靈成長與軟技能培訓對中心的學員來說,也是十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環。
培訓工作由劉振明牧師進行,去年大家已上過自我成長、時間與財務管理的課程,今年培訓焦點則放在行為與憤怒情緒管理、領導能力,以及公開演說技巧。課程按學員需求制定,每月上一次。學員選擇性參與,目前每堂課約有十位左右的參與者。
劉振明牧師認為,掌控自己憤怒情緒的能力,對學員尤其重要。這部分他們以分組討論、對話的方式進行,讓大家從朋友身上學習。
領導課程旨在培訓學員成為成熟、有誠信、有責任感的領袖,每個星期四中心進行固定聚會時,大家會委任一位學員帶領禱告、主持會議,培養他們的領導能力。
公開演說培訓則教導學員準備適當的演講內容,訓練他們如何在大眾前發表演說。中心的學員時常有機會被邀請到各種場合,分享他們的成長經驗,以自己的經歷鼓舞他人。
身障人士得走的路原本就比別人多一些、長一些,如何幫助他們走得比較平坦、順遂,考驗著我們社會的愛與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