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取代體罰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愛心取代體罰

教育小孩應不應該使用體罰,一直是社會爭議的焦點。當然,所謂的贊成體罰,也是指適度體罰,而非暴打;儘管如此,現代人士多傾向於以愛的教育來教導犯錯的學生,抗拒以鞭打致痛的方式來教訓學生,但有不少父母和老師仍然相信,體罰對犯錯的學生,尤其是頑劣的學生有效。



不過,安順鍾民小學的經驗證明,在“改造問題學生”方面,愛心教育可以取代傳統的體罰方式,而且效果比體罰好。該校老師針對兩名不聽課和成績差劣的學生,悉心輔導和教學,成功改造他們,最終他們更考獲100分。

或影響身心發展

全球已有許多國家立法禁止對孩童體罰,認為體罰弊多于利,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和身體傷害,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以後的身心發展;他們認為體罰或許可以約束孩子的言行,但後者並非真心改過,一旦脫離約束,也許便故態復萌;認為要孩子真心改過,就只有由教育他們下手。



專家研究也一再發現,如果父母或老師一旦體罰過度,孩子較容易展現出暴力及攻擊的行為傾向。體罰也會造成親子、師生關係緊張,並容易衍生其他負向行為與心理創傷。

用其他方式管教

在東方國家,例如大馬,體罰教育仍然非常普遍。在不少大馬家庭,孩子都有被打罵的經歷。無論如何,大馬的為人父母者及師長,應該探討體罰的合適性,教育部也應逐步減低體罰程度。一些體罰的方式如刮巴掌、揮藤鞭等,無論是家長或老師,都不應該繼續使用。

除了愛心教育,還有許多方式可以管教孩子,例如罰學生進行清潔工作、幫忙管理學校圖書館、罰寫字等等。

教育部應培訓更多擁有輔導知識的老師,以便老師用愛心和耐心管教孩子。雖然愛心教育較耗時和耗精神,然而教育本來就是講求愛心的工作,老師對孩子有愛心和耐心,才算稱職。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