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B優先股和憑單折價陷阱
溫世麟碩士-窩輪資本總執行長
當SGB(SGB,7165,主要板消費)的股價在其可轉換優先股SGB-PA和憑單SGB-WA上市初期大漲時,SGB-PA和SGB-WA卻未能隨母股上漲。
SGB母股在4月19日優先股和憑單上市首日,從4月18日閉市的69.5仙,在短短6個交易日內,翻倍至4月26日最高1.43令吉。
不過這段期間,SGB-PA卻完全沒上漲,保持在10仙左右。SGB-WA雖有上漲,但漲幅卻遠遜於母股,導致SGB-PA和SGB-WA在這段期間以很大的折價交易。
當這些優先股和憑單的折價達到超越20%,非常值得“買進”的水平時,不少投資者或許認為,可馬上行使以取得無風險套利。
轉換後母股大跌
不過,如同以往數項類似這樣的折價陷阱,SGB母股很快就在優先股被行使成為股票後急速下降。
到了上週五,SGB母股已被打回原形,甚至價錢比還未上升前更低的60仙左右。此時SGB-PA和SGB-WA也不再以顯著折價交易。
其實像SGB股項這樣的炒作方式,以前也曾經在其他股項發生過。其中一些股票也已經換了名字。
SKH集團(SKH,0060,創業板科技)在幾年前母股也曾大起數倍,但其憑單在上漲一段日子後就升不上去了。
該公司的憑單折價一度超過4成。可是在一些投資者行使後,該母股就因供應大增,在短期內從接近50仙暴跌。
其他股票如前身為INGENCO的靈通國際(MMAG,0034,創業板科技)和福星(A SUPREM,7070,主要板工業)也曾陷入折價陷阱。
炒股集團顯然看到一般投資者貪圖“折價”購買憑單的想法,而把母股大幅推高,卻未有同時炒高憑單或可轉換債券或優先股。
雖然這種折價陷阱曾經出現不少次,許多投資者仍抱著把憑單行使得快,然後速速賣出母股就可賺快錢的心態。
可是股市哪有如此明顯的免費午餐呢?這些投資者其實就是以看似很劃算的價位接貨。
不過,最終他們行使或轉換後母股卻已經急速下跌至低過他們的成本導致他們無利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