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股變RM380萬? 看大眾銀行學理財 | 中國報 China Press

1000股變RM380萬? 看大眾銀行學理財

報導:林玉敏



“1000股變384萬令吉?如果我是大眾銀行股東就發達了!”

是的,可惜這個世界真的沒有“如果”這回事……

大眾銀行(PBBANK,1295,主要板金融)董事經理兼總執行長丹斯里鄭亞歷在今年3月底常年股東大會上指出,如果大眾銀行散戶于1967年買進大眾銀行1000股,歷經50年由始至終未曾脫手,到了2015年,當年的1000股已擁有276萬令吉同等的股票資產值。



若加上總股息108萬令吉,總價值相等于384萬令吉或等于約19%複合年均總回酬。

大眾銀行于1967年4月份掛牌上市,上市當日閉市價為1.21令吉。換句話說,若在當時以每股1.21令吉買進1000股,當年投資成本為1210令吉。

到底當年的1210令吉,納入通脹因素后等于現今的多少錢?如果當年把1210令吉存進銀行定期存款,複利的效果有多大?這班飛機錯過了,還可以找到第二個像大眾銀行股票這樣的投資好康頭嗎?

在回應《中國報》查詢時,財務規劃師兼VKA財富管理創辦人拿督林俊喜說,以3個月定存利息為例,假設1年定存是差不多同樣利率來粗略計算,在過去50年定存利息平均也只不過是5.17%。

“如果1967年當時投入1210令吉在定存,估計將在今年取得1萬4865令吉43仙。”

林俊喜說,即使定存利率在以前與現在利率相比下,可算得上相當高,但投資股票,有如投資該股票的生意一樣。

“生意將隨著經濟環境及通脹一起成長,通脹高或經濟不景時,利息利率也許不能夠為存款者提供抵禦通脹對財富的侵蝕。但企業卻可把成本或價格提高來保持盈利,所以投資股票在長遠的投資期限,幾乎可為投資者提供比定存利息更好的回報。”

因此,以定存為投資核心資產的存款者,比起投資股票的投資者相比,前者肯定會持有較少錢。

存款僅保本非投資

站在理財角度,林俊喜提醒說,銀行存款其實是讓我們保本,以及適合短期(3個月到一兩年)投資期限的人或目標。基于通脹關係,購買力日漸降低,因此財務的長期目標還是需轉移至現金以外的資產為妙。

邁悅理財教育機構總導師兼執業財務規劃師周志強則向本報表示,如果用近50年的年限來看待,靠單一投資項目獲利並非件容易的事。

“股市確實存在著一些如大眾銀行般可長期持有的股票。但緊記,是否能做到如大眾銀行般業務持續10年、50年,並長期保持介于18%至19%之間的回酬?這確實需要長期適當規劃與管理,所以別沉迷于單一項目。”

但從理財角度,他警惕,別讓自己陷入“投資項目與工具”中,因為將眼光鎖定在回報率時,我們將在少了實際基礎投資功課下輕易“迷上”投資項目。

讓你賺19%
也可能讓你虧19%

所謂“高風險高回酬”,投資回酬與風險成對比,林俊喜說,潛在提供19%回酬的股票,也可能讓你虧損19%!

他說,投資股票的基本是,投資者投資在某間公司的生意,業績及行業前景,所以投資者必須確定瞭解某個行業,然后在參與投資后,繼續監管所投資的公司的業績表現,以及所面對的競爭,來決定前景是否還是如舊。

“如果管理層及業績表現都不理想,那么投資者就必須決定自己接下來的投資動作及應變。說到底,投資不可能是一時間的事,投資者應該做的事並非把資本投進去后就結束,而是必須長期定時做監管工作。”

他認為,投資應該以個人的財務或人生目標為本,做好資產分配,再以投資組合方式來投資,減低投資虧損的風險,達到穩定性的成長。

儘管大眾銀行持續為股東增值深具吸引力,但林俊喜指出,該銀行在過去50年提供的回酬確實振奮人心,但實際上持票長達50年的人並不多,且在50年期間需要動用到投資資金的機會也相當高。

為此他認為,與其苦惱什么投資提供高回酬,或盲目高風險著重在單一投資工具,應該分散風險,同時參與多項投資工具。

武吉免登房產
回酬同樣驚人

除了股市,周志強說,房地產業其實也存在著創造相關水平回報率的可能性。

“若我們認真看待50年前吉隆坡市中心,如武吉免登(Bukit Bintang)的房地產如今的回報率也相當驚人!”

至于無法長期管理與規劃股票或則房產者,他認為,可通過財務規劃師,協助在信托基金等投資產品享有資本市場(股票與房產)的回報率。同時一些衍生金融產品等,也可能創造高回報率。

馬銀行或可較勁

對于大眾銀行的亮眼成績,到底國內哪家銀行的回酬得以和大眾銀行較勁?

周志強說,以49年穩定派息與增值,除大眾銀行外,其他銀行股尚未有這般戰績。不過,如果以派息及這幾年的趨勢來看,國內銀行龍頭馬銀行(MAYBANK,1155,主要板金融)也表現不俗,但他沒有詳細解說。

總結:分散多元投資才是上策

綜合兩位理財師意見,以大眾銀行的回酬數字看來,確實很吸睛,只是此等投資與回酬的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

投資總會有風險,更不可能保證穩賺不賠;有些投資可取得爆炸性回酬、有些平穩成長,增幅或不理想,有些甚至是虧損。

不過,他們認為,投資者往往一味只想追求高回酬,卻忽略了這“高回酬”的背后總是伴隨著“高風險”的原理。

綜合理財規劃師的意見,與其探索高回酬的投資機會,更應該回到理財的最終原則和目標,即分散和多元化投資,分配和規劃投資組合才是上上策!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