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车(第一篇) 为了好奇好胜觅寄托 极速飙 释放自己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飙车(第一篇) 为了好奇好胜觅寄托 极速飙 释放自己

杨宇丞曾是飙车族,如今已不再骑轻型摩哆飙车,而是以一辆奥地利品牌重型摩哆代步。
杨宇丞曾是飙车族,如今已不再骑轻型摩哆飙车,而是以一辆奥地利品牌重型摩哆代步。

报导:潘有文
摄影:刘洁云/受访者提供
许多大马人闻飙车族(Mat Rempit,另称公路流氓)色变,除了害怕惹上他们,同时也不喜欢他们在公路上表演危险的“超人”特技。



飙车族大多数是青少年,飙车行为是在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诉求吗?如果从各角度看待他们,包括理解他们的心理,是否能更有效处理问题呢?

本系列将从正反两面探讨飙车族课题,了解是否享受风驰电掣不一定就是错误?也许只要有适合的平台和良好的方式,或可拨乱反正,飙车可能有一个未来。

今年农历新年后,联邦直辖区部长拿督斯里东姑安南宣布,政府考虑顺应年轻人的兴趣,举行街头赛摩哆,以解决日愈严重的非法飙摩哆问题。但这是否治标不治本呢?非法飙车全球皆有,大马的飙车风气曾在二三十年前风行一时,如今似乎有死灰复燃之势,政府欲以举办街头赛摩应对问题,引起不小争议。



飙车一般始于十多岁的年纪,青少年处在叛逆时期,父母和师长对于他们的管教和期待,是否成了他们的压力?内心的空虚是否使他们欲从速度中找到慰籍呢?

从以下的前飙车族个案,我们或可从中探得一些足丝马迹,回到问题的原点,探寻飙车一族的另一面。

现年19岁的杨宇丞,11岁开始驾摩哆,中学时期参与飙车,15岁模仿同伴表演“超人”特技,在飙车路上可说是经验丰富。

好胜心加入

然而,他看到一些飙车同伴在虎口上丧命,自己也有感于“超人”特技表演的危险,于是选择在飙摩哆路上“退休”了。

当年,他在雪兰莪州沙登一间中学上课,校内不少学生飙摩哆,初时他只是看着别人在公路上赛摩哆,15岁那年才下场,成了别人口中的飙车一族。

“我的家人管得比较严,我没有娱乐,校内有很多人无牌骑摩哆,我看他们很‘型’,自己觉得好像没有东西可以‘威’(炫耀),就用家里摩哆和他们一起‘跑’(飙车)。”

那些年的飙车日子,他不否认就是别人口中的“Mat Rempit”,但他只是由于好奇心和好胜心而加入飙车行列,没有其他不当行为。

“我的兴趣只有摩哆,家人没有培养我其他兴趣,他们的想法是不读书找不到吃,让我觉得很不适应。”

当他发现了以摩哆飙速的乐趣,从摩哆车的外型和转动引擎时发出的响声,让他找到了另一种寄托。

杨宇丞当上飙车一族的历程,也许是众多年轻飙车族的缩影。

「超人」特技只耍一次

杨宇丞飙车的日子,特别是在15岁那一年,尝试了一次“超人”特技,之后就不愿再做这个危险动作。

他解释“超人”特技;由于摩哆行驶时迎风而去,人的上半身遇上风阻,会影响驾驶的速度,因此当上半身伏低,脚部抬起与身体成直线,风阻减少,速度上就能更快。

然而,这种方式提升了速度,却降低了摩哆驾驶者的灵活度和控制能力,遇上需要转弯或小弯道,一不小心就会失控翻跌,对摩哆骑士造成极大伤害。

“我只试了一次“超人”,但看到有不少人因为这样而发生意外去世,考量到生命的重要,就没有再试了。”

飙车一族表演“超人”特技发生意外,警察到来时,飙车族即作鸟兽散,没人留在现场,留下为表演‘超人’特技失去生命的孤单骑士的遗体。

不同CC摩哆不同感觉

飙车一族爱炫耀自己的摩哆,相信即使小CC摩哆经过改装后,也可以超越大CC的摩哆。

以前的杨宇丞也不例外,一直以为CC不是问题,但当自己拥有一辆250CC的重型机车后,才知道真的不一样。

“不同CC的摩哆骑起来真的不一样,大型摩哆感觉更爽,以前觉得小型摩哆改一下,一样可以有大摩哆的速度,现在自己骑了,才知道完全是两回事。”

巫裔车手最多印裔最疯狂

印象中,似乎飙车族大多数是巫裔,但杨宇丞指出,在他参与飙车期间,他所接触的飙车者,巫裔占了70%;他反而觉得现在的巫裔人数有所下降,华裔飙车族有所增加。

但是,在巫、华和印三大种族的飙车族中,最敢在马路上挑战赛车方式的是印裔。

在他看来,印裔年轻飙车族最疯狂;有一种在公路上飙摩哆的方式叫着“单程路”(One Way),即在公路上反方向驾驶,迎著车辆狂飙,一般上只有印裔飙车族敢于尝试。

“大多数华人和马来人不会跑反方向赛车。不少反方向赛车的人,就这样发生意外去世,与汽车对撞后,摩哆可能会跌到另一边的马路。”

他指出,相信华裔骑士虽然喜爱飙车,但以孝为先的观念依然深植脑中,较少反方向赛车,大概“不想白头人送黑头人吧。”

趁家人睡了偷偷出来

午夜是飙车族的活动时间,当时杨宇丞趁著家人入睡后,才起身拿了摩哆钥匙,推著摩哆走一段路,随后才发动引擎骑着摩哆到“赛场”。

当然,这种悄悄出击的举动,偶尔会被父母“抓包”,省不了一顿责骂,但依然没让他放弃飙车的想法。

年轻飙车族利用速度“解放”自己,他们都和杨宇丞一样,在午夜笔直公路旁聚集后,等待对手邀约,在公路上来一场午夜狂飙!

“我们等在公路旁的‘停车场’,如果想要‘跑’,就自己骑摩哆出来,然后要比赛的就一起在直路骑摩哆来回一次。”

他指出,年轻人在笔直公路上的速度对决,不想打架生事,有的只是对赌对方的摩哆,赢者得之,或者有人以焚烧摩哆为赌注,输家的摩哆当场遭烧毁。

参考资料自己改装

杨宇丞在过去8年的骑摩哆生涯中,一共拥有4辆轻型摩哆,其中大部份由他亲自改装,与他一起度过飙车的生涯。

其实,现在的飙车一族,通过朋友指导或在参考网上资讯,已有能力自己改装摩哆,杨宇丞即是一例。

“像我这样的年纪或小过我的,大多数会自己改装;除非是引擎问题,因为需按步骤改装,弄不好就会影响摩哆,才会去摩哆店。”

重温旧梦只看不下场

杨宇丞17岁时在摩哆店当技工,如今则是办公室人员,薪水也不错。

他戏称自己已从飙车界“退休”,不再是飙车一族,购买了一架奥地利生产的著名重型机车──KTM,虽然偶尔还会回到轻型摩哆飙车族聚集的地方,但只是当一名观众。

“现在没有跑(飙车)了,有时候只是上云顶在山道上驾驶,当成是一种娱乐,有时在白天会跑快一些,但在晚上就不玩飙车了。”

杨宇丞从骑轻型摩哆(200 CC以下,俗称Cub仔)的飙车一族,直到现在成为重型摩哆骑士,数年的飙车经历,让他觉得要重视生命。

“因为看到太多人跑摩哆去世,所以想要珍惜生命,也想到自己的未来和家人。”

别只求快技术更重要

杨宇丞17岁当上小型摩哆的技工后,对于改装摩哆的看法便不一样。

他从技术层面来看,只把自己的摩哆改装得较为安全,增加摩哆的稳定度和提高煞车性能。

但是,一些飙车一族希望增加速度,他就会依照要求改装,除此之外,也会根据要求调整煞车掣,不让它“太吃”(煞车即停),因为急速驾驶时,反而可能一踩煞车掣即会使摩哆翻跌。

现在的他骑摩哆时未必求快,反而注重技术,例如过弯道时讲求控制能力等,今时的他已不是昔日的飙车小伙子。

自有套路避开检举

在杨宇丞的飙车生涯中,雪兰莪州的蕉赖和沙登是飙车热点之一,飙车手之间也有自己一套的“生存”模式,尽量避开执法者的注意。

“一般上星期五和星期六最多人去跑摩哆,警方有时会扫荡,一些“暗脚”(便衣警探)会混入人群中。”

他指出,一些眼尖的骑士发现陌生面孔,疑是执法者混入其中时,就会向其人示警,一般上当天就不会有人在那一区飙车。

至于改装的摩哆方面,飙车一族面对陆路交通局官员的严格检查,只要不符标准,就会遭到检举。

“官员现场观察就知道有关摩哆有没有改装,或者从车牌大小和字体,确认是否是飙车一族。”

他透露,一些飙车族喜欢改装车牌,甚至没有右边的望后镜,或者改装排气管后变得大声,都会让陆路交通局官员逮个正著。

“一些人或没有改装,但没有驾驶执照和更新路税,一样无法过关,这就是他们自找的。

杨宇丞4辆轻型摩哆改装情况

第一辆:车身从黑色改为红色,调整排气管
第二辆:红色车身,只是改装排气管
第三辆:原装未改,依靠驾驶技术过弯道赛赢其他人
第四辆:蓝色车身,后来转送给朋友

新闻辞典

Mat Rempit称谓由来

Mat Rempit来源有两个说法,一与记者报导有关,另一是与漫画家有关。

第一个说法是指一名叫着旺卡玛鲁查曼(Wan Kamarulzaman ,亦称Wan K)的马来记者,在一个有关摩哆骑士参与非法赛车的报导中,提及这个称谓。

第二个说法与漫画家哈林哈山(Halim Hassan)有关,他于1998年发表在大马摩哆杂志──《Roda Roda)的漫画中,使用了Mat Rempit的字眼,自此成为公众对飙车一族的称呼。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