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庇能歲時記(五) 衛塞節

特約:董詠祥

《庇能歲時記》云:“陽曆5月望日為衛塞節,以慶釋迦佛祖誕辰。人往佛寺浴佛獻供、禮佛聽經、供僧施食。又繫色索手腕上,以祈佛佑平安。及夜,置佛像車上並飾鮮花燈火游行,僧眾信徒沿街通行,人潮洶湧夾道相迎,共沐佛恩。”

衛塞節是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誕生、成道和涅槃的重要節日。據記載,佛陀在5月的第一個月圓之日誕生,35年后,在5月的月圓之日于菩提樹下參透領悟佛法,在80歲那年5月的月圓之日涅槃,雖都不是同一年,但都巧合在5月的月圓,而“衛塞”就是源自印度古代梵文“Vesak”,即是月圓之意。馬來西亞每年衛塞節都訂在陽曆5月的第一個月圓之日,除了衛塞節,又多稱作佛誕日或是浴佛節,因為也是主要慶祝和紀念佛陀的誕生。

在檳城,主要舉辦衛塞節慶典的地點,如車水路的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浮羅池滑一帶的佛寺如暹佛寺、緬佛寺、洪福寺,更遠的如在亞依淡的極樂寺、香嚴寺,或是西南區的檀香寺等。除了在檳城佔多數的華人外,印度人也會參與衛塞節,又由于檳城地方接近泰國,受到泰國佛教影響,不少篤信泰國佛教的華人和暹羅裔的居民也會參與活動,這也是檳城衛塞節熱鬧和特別的地方。

天上香湯為太子沐浴

大家最熟悉的衛塞節活動當屬“浴佛”,相傳摩耶夫人在蘭毘尼園中,誕下太子釋達多,釋達多后來悟道涅槃,成為釋迦摩尼佛。太子出世的時候就會走路和說話,此時他走了七步,腳下每踏出的一步,都生出一朵蓮花,接著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霎時天女為其散花,天上降下了香湯,地上的九龍由上噴出泉水,兩水混合為太子沐浴,這就是浴佛由來。

衛塞節當日,佛寺會準備一個水盆,盆中注滿了水,水裡灑滿花瓣做成香湯,在水池之中豎立一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小童,正是悉達多太子的塑像。水盆旁備有勺子,讓信徒能舀些花水為太子淋浴。為佛淋浴外,人們相信這些花水可以洗除自己的污穢和厄運,希望能夠為自己帶來好運,因此也會順便沾濡一些在自己手上、臉頰或額頭上,也會打包花水回家,希望能夠將這聖水與家人分享。

金箔貼佛像祈求庇佑

在佛寺裡,人們也會趁機焚香禮佛,或是誦經聞法。在佛前添油點燈、點燃蓮花燭,希望可以祈求佛光普照,前程光明,也會將黃色絲帶繫在手上,象徵佛法的護持,可以保佑平安。不少人認為,如果能在衛塞節這天吃素、捐助貧苦、放生或捐贈寺廟,透過善舉廣種福田,可以為自己累積功德,消除業障。

此外,也有不少篤信南傳佛教的信徒,會前往暹佛寺或緬佛寺參拜。南傳佛教崇敬僧人,人們會向在寺中修行的法師跪拜,讓這些高僧為自己和家人誦經及聖物加持,高僧會為他們撒上聖水驅除不祥。人們則贈送缽、袈裟或日用品給僧人,這種供養僧人的行為,在泰國佛教中被視為榮耀以及功德。購買金箔貼于佛像,也是泰國佛教的習俗,人們貼上金箔,表達自己的崇敬,祈求佛陀的庇佑。

最后,則是衛塞節的另一熱鬧活動。當晚,許多的寺院和佛教組織等會聯合舉辦游行,隊伍有僧人、學生、樂隊以及各種裝飾華麗的花車,在市區的街上游行,路人會駐足觀看,也會雙手合十膜拜。

董詠祥──研究庶民文化,涉略信仰、習俗及工藝等。歡迎 Facebook交流:董詠祥。
為佛像貼金箔,是南傳寺院中的習俗。
南傳佛教的高僧,會為信徒加持和驅除厄運。
將佛像裝飾在漂亮的花車上,夜裡在市區游行。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