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的繁華人氣有兩種:一種是由于長年人文成果與創作結晶的累積,而呈現出一片自己的風骨。
比如巴黎,就說從蒙馬特山上俯瞰下來,各處角落互輔互映的美術館與博物院;各朝代沿襲風格的建築群;各處維護與尊重歷史的事件現場,就是一種人文成果的繁華。這份輝煌來自人的創想與智慧累積,並帶著更深邃的文化底蘊。
另一類繁華,雖也屬于都市,但卻給人感覺表面化多了。純粹就是閃爍的燈飾與喧鬧的車輪,夾在更多人們物質追求與官感刺激裡。
要維持這類隨時烘烤出來的繁華,就靠個“熱”字,HOT!一切得趁熱。熱度錯過了,就淪為輸家。怕輸的話,就把一切放兩旁,樣樣趁著熱度正熾,撈個滿盤滿缽。
但先要養出一群只懂樣樣追熱的群眾,那才能造勢起浪,樣樣都趁熱賣出。
在一些群眾思維成熟的社會裡,要掀起這類一窩蜂還真不容易;但在思維無根、價值無則、生命蒼白的社會裡,霎那的熱度都能掀起風潮。
看看那些抱枕頭搬棉被,漏夜紮營就為了一個手機的綿延隊伍,你就明白我說熱的意義了!
要趁熱,就需要耗熱量的動作:擠,擁,搶,佔,惡。
別問我為什麼這裡的商場,總是人堆著人堆,我看到只覺得那是一個物慾亂葬崗。既然養出一堆整天都在要的人,那當然就有24小時都在賣的商家。
當人們只會湧向最熱的尖端,這個社會就會變成一件油炸零食,而最受歡迎的,就只是表面那一層趁熱吃還熱烘烘的脆皮而已。
稍有時間沉積的,都顯舊了。
隨著一批批老化人口離去,更多常青的審美繼續流逝;萬幸的話,一些尚未銷聲匿跡的物證痕跡,或許會被抬入展覽室,用射燈照著,用框架框著,淪為塵封的歷史。這還是僥倖的。
因為只要能賣,搞不好連自己的歷史都能趁熱出賣。這不是危言聳聽。
別以為只有粥粥群眾,才會深陷于這種熱賣大潮裡,那個隻手遮天的勢力機關,更懂得熱賣之道,他們賣得比誰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