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車(第四篇)飆車族也有春天 CubPrix孕育頂尖車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飆車(第四篇)飆車族也有春天 CubPrix孕育頂尖車手

羅恩:CubPrix吸引一些Mat Rempit加入比賽,並且成為頂尖賽車手。
羅恩:CubPrix吸引一些Mat Rempit加入比賽,並且成為頂尖賽車手。

報導:潘有文
攝影:練國偉/CubPrix/本報資料中心



1993年,CubPrix小型摩哆賽(下稱CubPrix)出現時,當年聞名霹靂州怡保的公路飆車摩哆騎士沙阿倫尼占(Shaarun Nizam),加入了這個比賽,轟動一時。

“他的名字連警察都知道,他加入這個比賽后,成為大馬頂尖的摩哆賽車手。”主辦CubPrix的Safe Aim Mutual有限公司董事羅恩霍格(Ron Hogg)透露,目前40余歲的沙阿倫是日本摩哆商年輕賽車手組別的教練,他的孩子也是賽車手。

在CubPrix出現並進行全馬巡迴賽后,就有一些Mat Rempit想要加入,從各個管道打聽參加的方法,主動詢問車隊和摩哆店。



羅恩指出,有心加入小型摩哆比賽的飆車族,投入正式賽車活動后,就不再在公路飆車;但是,依然有不少飆車者選擇老路,小型摩哆比賽無法改變他們對飆車的態度。

雖然這項比賽成功吸引了一些飆車族,但羅恩表示未有飆車族加入賽道的統計數字。

活躍鄉區

至于他如何解讀飆車一族,他指這是年輕人好玩心態作祟,而且相信大部分飆車族年紀都在18歲或以上,因為擁有了駕照才活躍于公路上。

“相信他們是在鄉區活躍起來,可能父母在他八九歲時,就允許他們騎摩哆到商店買一些東西,因此他們早就學會騎摩哆,但我相信被視為Mat Rempit的一群,大多數是在18歲或以后。”

CubPrix至今為止,已是大馬許多小型摩哆騎士欲進入賽道成為賽車手的重要平台,但中央政府或各州政府屢次建議要為飆車族建立一個平台時,卻未尋求此賽事主辦單位的意見,著實令人百思不解。

“至今為止,沒有任何官方詢問與CubPrix的合作可能,或者尋求我們的意見,或許那是政治因素,他們沒有正視問題,只是發表意見。”

這些年來,許多州政府都說要建立摩哆賽道,認為這對年輕人有好處,但他指出一個奇特的現像,即按照他們的專業估計,賽場可能只需要五六百萬令吉的成本,但在媒體上卻公佈說要五六千萬令吉成本。

“或者政府是向不適合的人瞭解情況。有時候,正確的人選並沒有進入政府的眼簾。”

羅恩的疑問,其實也是公眾的疑問,當政府敲鑼打鼓表示要解決飆車族的問題,卻不見任何實際行動時,未免讓人猜測政府欲解決飆車族問題的決心。

賽道競速大馬人佔身型優勢

公路飆車是危險行為,但在賽道上競速的摩哆比賽則是一項體育運動,大馬人在賽道擁有一定的優勢。

“在其他運動領域,大馬運動員可能受限于體型或體能,但大馬人在摩哆比賽方面有優勢,因為這種運動的身體條件要求不高,我們的體型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羅恩指出,目前摩哆世界冠軍的高度,比一般大馬女生還矮,即是說體格不高大反而成了強項。

體格不高大,體重較輕,便于掌控摩哆。

因此,與其在公路上騎摩哆狂飆,大馬年輕人不如利用身型優勢,到賽道追逐更多的刺激和榮耀。

父母影響力勝千語

父母之間的影響力極大,如果有人問對方:“你怎么讓你的孩子賽車?”當讓孩子參加摩哆比賽的父母告知對方,賽場的安全措施十足,也有醫藥和醫生照顧,這就會產生口碑,讓對方相信孩子可在安全的環境中“飆車”。

“父母的一句話,就能讓另一方的父母相信,好過主辦方面一再聲明賽車安全,因此從中可以吸引更多的父母允許孩子加入CubPrix。”

羅恩指出,目前該賽事的參加者,超過60%車手年齡低于18歲,而且現在CubPrix賽場上,已有不少第二代車手,延續父親的車手身分,成為“追風”一族第二代。

CubPrix靠贊助商支撐

至今,CubPrix吸引不少年輕人的原因,除了是年輕人對于摩哆的熱愛,該主辦單位全方面推廣這項賽事,亦是它成功屹立近四分之一世紀的原因。

該公司除了通過第一電視和有線電視轉播賽事,同時也有自己的宣傳單位,以及得到摩哆工業業者的支持。

“公司的資助來源是贊助商和合作伙伴,並沒有門票收入,因為都是讓觀眾免費觀看。這種方式可以教育民眾,一些家長是看了比賽,讓孩子加入成為車手,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羅恩強調並無政府資金介入,幾乎所有摩哆工業單位都積極參與成為贊助商,讓這個賽事持續不斷的成長。

賽場規則多飆車族嗤之以鼻

18歲至45歲的人士,只要繳付入場費50令吉,就可以在摩哆賽道馳騁,但先決條件是必須擁有駕照、醫藥報告,以及符合要要求的摩哆。

“建議政府在全馬各區建立小型賽車場。小型賽車場維修費不高,收費可以低一些;想要賽車的人,可以去這些賽車場,如入場費過于昂貴,就會令他們打退堂鼓。”

羅恩說,雪邦賽道的入場價錢太高,柔佛有一個賽場,但設備過于陳舊,市面上有一些小型賽道,但這類賽道在大馬並不流行。

然而,賽道未必能吸引飆車族,因為必須遵守各種規則,一些飆車族或許願意嘗試而遵守規則,但相信不少飆車族會嗤之以鼻,不願受到規則的束縛。

今非昔比巫裔賽手佔多數

現今,在CubPrix賽道上,出現一個1990年代截然不同的情況,幾乎大部分賽手皆是巫裔,僅有數名華印裔賽車手。

“當年,我們有許多華人成為大馬頂尖的賽車手,如謝佳昌(譯音,Chia Kah Cheong)、黃明喜(譯音,Ong Meng Hee)、蘇志強(譯音,Soo Chee Keong)等人,許多車隊的老闆也是華人,但他們現在都無法找到華人子弟接班,也許是華人家庭較為保護孩子。”

羅恩霍格分析,這或許也與大馬以巫裔為主要族群有關,而華印裔孩子以教育為重心,巫裔父母則較為樂天,選擇讓孩子早日進入社會磨練,沒有給孩子太大壓力。

“以前的生活方式不同,在八九十年代,華人子弟賽車,可能父母都不知道,只有當孩子因賽車得獎出現在報章上,才會驚呼:嘩,你參加摩哆比賽!”

對他來說,這並不是故事,而是真實情節,當年一些華裔父親觀看摩哆賽事,才發現兒子竟然就是車手。

目前的摩哆賽道上,車手以巫裔佔極大多數,羅恩霍格也不知如何解釋這種現像,也許只能說現今與當年的生活方式已有顯著差別,同時相信當時就是摩哆賽車界最好的時代。

阿根廷Motor3級別分站賽
大馬小選手稱霸

今年4月,我國誕生了第一位亞洲冠軍,年僅17歲的凱魯伊罕巴威(Khairul Idham Pawi),在阿根廷Motor3級別的分站賽中奪下冠軍,成為大馬賽車手贏得的第一個冠軍!

“想要發掘世界冠軍,就要趁他們年輕時,23年前CubPrix開始時,當時的車手大多數是25歲或26歲,已經沒有機會贏取世界冠軍。培育一名有潛質贏取區域或世界冠軍的車手,需要3至7年,年紀太大的市場價值越低,也就無法吸引投資者。”

父母須簽同意書

凱魯伊罕于2011年加入CubPrix賽事,如今從這個賽道跨入世界級賽事,並且贏取亞洲冠軍,有機會朝向世界冠軍之路前進。

在摩哆賽道上,成名趁早是一個重要的方程式,因此在CubPrix這個平台上,13歲的少年就可以加人其中,但必須有父母簽署同意書。

“13歲的孩子不能在馬路上騎摩哆,但允許在賽場上騎,他們的執照來自于大馬汽車協會(AAM,Automobile Association of Malaysia),這是由國際摩哆聯合會(FIM,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Motorcycle)所授權的。”

他指出,新一代年輕人來到CubPrix,都是非常年輕的騎士,因為許多父母鼓勵他們的孩子加入,這說明父母對孩子參加摩哆比賽已有不同想法。

封路飆車不如教育騎士

對于政府封路讓飆車族活動的設想,羅恩認為與其如此,不如投放更多資源教育摩哆騎士。

早在1990年代,當時的吉隆坡警方鼓勵飆車族逢周六到莎阿南三英里賽車場賽車,,讓Mat Rempit和愛賽車的人做他們喜歡做的事,希望減少他們在公路飆車的行為。

“但是,飆車族即使去了賽車場,離開后還是會去公路飆車,這與今時今日的情況相似,縱然有一個地點讓他們賽車,一樣無法減少公路飆車。”

他指出,在公路上的飆車族,只是為刺激和炫耀,又或者與同伴打賭,因此筆直的公路才會成為他們的賽車熱點。

賽車手高薪有錢途

“賽車有前途咩?”這相信是許多父母,尤其是華裔父母最關心的問題。

羅恩指出,頂尖的賽車手年收入可達10萬令吉,而且孩子只要在CubPrix培訓過程中表現出潛質,極快會獲得一紙合約,賺得收入。

“年輕車手有機會賺錢,而且可以當成一分職業,直到30歲左右都不成問題,之后可以成為教練、顧問或車隊經理。”

因此,他認為當有孩子在鄉區飆車,父母可告訴他:不如去正式賽場,也許能從中贏得比賽和賺到錢,並且有機會成名。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