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曾健豪
攝影:潘嘉威
(吉隆坡17日訊)馬來西亞屬于熱帶雨林气候,終年炎熱多雨,人類在炎熱時懂得散熱解渴,寒冷就即設法保暖,相同的動作發生在鳥類身上並不稀奇。
鳥類天性懼怕炎熱,也抗拒寒冷的天氣,相信飼養者對這點再清楚不過,因此每日都得留意飼養小鳥的狀態,以確定寵物的健康。
馬來西亞飛禽、觀賞魚及寵物商總會發起人兼總會長拿督方祖耀,因為對鳥類擁有深入的研究,而被人封上“鳥王”的頭銜,在經驗老道下,無論是炎熱天氣,
甚至是厄爾尼諾現象,他都有方法減低氣候對鳥類的傷害。
方祖耀指出,無論是野生或被飼養的小鳥,都有本能應對冷熱天。
羽毛能散熱保溫
他說,鳥類身上的羽毛,既有散熱用途,也有保溫作用。
“野生鳥類遇上大熱天,會到積水的地方做出類似沐浴的動作,之后就會待在陽光下晾乾羽毛。”
至于擁有飼主的鳥類,它們也擁有該與生具來的本能,兩者分別在于前者獲得更好的照料。
方祖耀也是城之農場(Farm In The City)有限公司董事經理。他說,在農場內的小鳥都得到照顧,良好的環境甚至吸引其他野生鳥類前來徘徊。
他說,農場內有36種小鳥,平均一至兩天就會“沐浴”一次,為身體散熱。
除可沐浴、良好的居住環境,城之農場也會透過飲食,避免小鳥因炎熱天氣而出現不適。
他指出,鳥類在冷氣候時,也會尋找高溫地點保暖,否則可能出現感冒現象。
氣候變化影響繁殖率
鳥類一次繁殖,平均能生出2至10只小鳥,但變幻無常的氣候變化及發展,造成鳥類數量不斷下降。
全球都在保護各種不斷減少的鳥類,例如野生動物保護法,並設下不同等級以保護動物。
森林是動物的棲息地,為“讓路”給各項發展,逼使動物需另找家園,這也是造成鳥類數量下降的原因。
方祖耀說,人們必須有保育動物的意識,才能避免野生動物絕種。
“無可否認,弱肉強食也是一個因素。”
他說,大馬有千種鳥類,近年馬來西亞飛禽、觀賞魚及寵物商總會都在不斷提倡,保育鳥類的工作。
他指出,鳥類也需要安全感,所以會在不受他人影響的地方落地生根。
需食物水分調理身體
大馬子民每年飽受煙霾影響,動物也身受其害,需要食物或多飲水來調理身體。
方祖耀指出,煙霾來襲時,小鳥無法像人類躲在冷氣房內,因為該動物害怕過低的氣溫。
他說,碰上煙霾期,城之農場會盡量保持空氣的流通,並透過各種食物和維他命來調整小鳥的身體。
“鳥類和人類相似,稍有不慎都會因煙霾而患病。”
他指出,在煙霾期間,若把小鳥飼養在鳥籠的人士,在用布蓋上鳥籠,減低煙霾對寵物的影響。
針對禽流感課題,他認為,只要照顧得宜加上衛生環境,能大大避免疫情的發生。
一天沒進食或死亡
飼養小鳥曾是許多人的興趣,但在電子產品的吸引力下,導致現今的人數大不如前。
方祖耀直言,下班后願回家照顧寵物鳥的人已不多,娛樂性的消遣反而是首選。
他說,世界上沒有難飼養的鳥類,飼主的心態才是關鍵。
他指出,小鳥的飲食量很低,所以一天會吃6餐左右,早出晚歸的飼主必須放下足夠的飼料。
他透露,由于低飲食量,一天沒進食的小鳥就會奄奄一息或死亡。
“為了照顧衛生,飼主還要定期清洗鳥籠,同時觀察寵物的動態、重量等。”
方祖耀笑說,照顧鳥類和扶養孩子成長的道理一樣,需要愛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