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虔:當教育只剩下體罰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艾虔:當教育只剩下體罰

不時有體罰糾紛鬧上新聞,地點幾乎都是華小或補習班。倘若學生受傷嚴重,該道歉該賠償雖然免不了,但該事例並未深入探討,若不體罰,師長是否有其他管教方式,以便社會大眾在經歷此一遺憾的事例后,有所學習成長。



輿論焦點常常在于如何適度體罰,言下之意是,若不體罰,老師、家長怎么教小孩?學生、孩子犯錯,大馬人認可的處理方式便是體罰,否則“教不嚴,師之惰”、溺愛等等的大帽子便被扣上頭頂。

體罰確實是教育的一部分,惟不該是主要或唯一的方式。若許多人仍一再強調“棒頭底下出孝子”,感歎如今禮崩樂壞,道德淪喪,恐怕只是見樹不見林,卻未面對教育現場發生的困境。也許,我們必須體認,體罰之外,尚有許多其他的教育方式,有待大家學習,尤其,該學習的不只是老師、家長,而是全體社會。

學生犯錯,重點是如何讓他知道錯在哪裡,且心服口服,倘若只著重在“適當體罰”,那么,往后老師由棍子、教鞭出任即可,無須大費周章培育師資。時代真的不一樣了。農業社會的生產資源通常掌握在家長手裡,于是子女必須順從長輩。如今信息發達,孩子、學生掌握新知的能力,有時甚至超過大人,若長輩依然堅持以威權方式對待新生代,有時便會發生憾事。



教育不只是體罰

人人都說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然而,為了這個“百年大計”,政府和民間投入的資源是否充足?部分華小一班動輒四五十個學生,即使導師能力超強,難免有疏忽或情緒不佳之際,與其責怪教師沒有愛心,不如增班或增加行政人員,減少老師負擔。另,以背誦為主的填鴨式教育,是否依舊適合不可知的未來?社會是否該協助教師團體,提供研習、討論的機制,讓老師切磋帶班、教學的技巧等等。大馬教育有太多該進步之處,不該只談體罰。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