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雖然檳州交通大藍圖打著“移動人而非移動車輛”的口號,但州政府做的卻是相反。
他今日發文告說,檳州交通大藍圖執行夥伴SRS聯盟,要設立的泛檳島大道,號稱從新關仔角到峇六拜機場,只需15分鐘,而且大道不收費,若這比峇六拜輕快鐵系統還方便、便宜,那么輕快鐵就不會有人使用。
“這要怎么推動公共交通系統?”
他也說,合樂版交通大藍圖中,61%的資金是用在提升道路,但在SRS的藍圖中,卻把50%的資金用在“興建”道路,這是移動車輛,非移動人們。
建大道只會更塞車
“泛島大道預計花費61億令吉,而峇六拜輕快鐵系統則預計62億令吉,總共123億令吉。”
他認為,若要把公共交通使用量,提高至40%,就必須把多數資金用在公共交通系統,而非道路。
他說,以興建及擴大道路的方式,來解決交通阻塞問題,是錯誤及過時。北京、休斯頓、曼谷等大城市已經證明,興建大道只會讓交通更加阻塞。
“原本乘搭公共交通或使用替代路線的人,都去使用大道,造成大道阻塞。提供更多道路,只會制造更多需求。”
隆2失敗例子
引以為鑑啊!
林馬惠說,吉隆坡2個輕快鐵系統及單軌火車系統,已證明是失敗的公共交通系統例子,州政府必須引以為鑑。
他說,有關輕快鐵和單軌火車系統,在一開始時有40%乘客量,但在2014年降至17%。
“當中,吉隆坡布城輕快鐵路線,只剩3%乘客率。”
他也說,低乘客率導致輕快鐵及單軌火車公司面對經濟困難,中央政府更因此給予該公司3000萬令吉的貸款。
“此外,財政部在2001年時,也撥出55億令吉購買兩家輕快鐵公司的債卷。”
他認為,要讓一個公共交通系統成功,必須具備“拉動”及“推動”要素(Pull and Push factor)。
“‘拉動要素’,即提供準時、負擔得起的公共交通系統,‘推動要素’則是政府需要有政治意願,減少私家車使用率,比如提高泊車費,減少泊車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