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任平:吉隆坡:建築老化與澇災為患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溫任平:吉隆坡:建築老化與澇災為患

5月12日傍晚吉隆坡下了一場大雨,不足半個小時,首都多條大道包括惹蘭敦拉薩成了澤國。堵在大道上的車群,動彈不得,進退兩難。連布城(Putrajaya )、八打靈再也,好些新市區的道路均為澇災襲擊,吉隆坡與雪蘭莪州排水系統的窳敗,一夜之間暴露無遺。



我經常被客人或友儕載著在吉隆坡與首都一帶奔馳,我不時感覺到城市有一種隱隱的敵意。四層樓的店舖,底層經營各類生意,二樓離不開美容理髮牙醫直銷補習瑜伽,再朝上看,第三、四層的油漆脫落,污垢處處,從士敏土垣牆掙出來的是生了黃銹的水管與鋼筋。這些店舖已是危樓或接近危樓階段的舊鋪,在缺乏修復情況下,會不會在一個風雨如晦的夜晚轟然傾塌?每一次被促走上哎呀哎呀在呻吟的陡斜梯級,攀登三、四樓去勘察風水,我的心裡都在嘀咕著。

花甲樓宇比比皆是

談談香港、新界以北,50年以上的舊樓一律被視為“危樓”。當年老爺子鄧小平拍板說的。逾35載的建築是“舊樓”,須換電線水管,牆壁地板樑柱出現裂縫,都得依法修復。大馬對危樓的定義含糊,就我所知,戰前英殖民地時代的老建築,年久失修便是“危樓”。古蹟文物宜乎修復保護,自當別論。



大馬國內的大小城鎮,年屆60花甲的樓宇比比皆是,中央政府、縣市政府在這方面有沒有嚴格監管?高官出巡,他們可有注意到店舖第4層,還有20層的公寓,上面懸掛著的冷氣機、塑膠涼蓬、曬衣鐵架搖搖欲墜?一場熱帶的狂風驟雨,這些勞什子可能全摔到路面,樓下的車輛行人隨時面對“禍從天降”。

是的,熱帶風雨是也是一種天降橫禍,我想在這兒提一下:吉隆坡使用的是技術先進的“精明隧道”(SMART Tunnel)排水系統,隧道長9.7公里,蓄水容量300萬立方米。吉隆坡市面積243平方公里,按理來說,精明隧道有3個組合的排水設施,即使面對突發驟雨,亦可從容應付。

吉隆坡百年來,從來末曾不停歇下過300萬立方米水量。即使大雨如注衝上去300萬立方米,也有蓄水的設備可以應付。吉隆坡不會發生內澇,幾乎是件肯定的事。天不作美,一場驟雨把吉隆坡的排水狀況全抖了出來。

發展先地上後地下

所謂落葉阻塞水溝,洪水的泥沙妨礙排水,都只是小問題。如果這些小問題對吉隆坡防洪措施是問題的話,那整個“精明隧道”排水功能就成了大疑問。吉隆坡“精明隧道”號稱21世紀世界最長的多功能隧道,耗資近20億令吉,2011年建竣使用迄今。它疏通吉隆坡兩河交匯暴雨來襲的洪水,同時減輕吉隆坡南部地區通往市中心、新街場及隆芙大道通往市區的交通擁擠程度。除非是項排水系統出現嚴重的功能故障,否則30分鐘的大雨不可能造成吉隆坡市區多處發生澇災。

城市發展的思維軟肋是:“先地上后地下”,硬體建築有了,道路用瀝青舖了,地面都被混凝土壓緊,然后才想辦法去“補救”、去構想滂沱大雨積水如何疏通。下水道的設置,還得繞開高樓大廈的停車場與地下室。城市為友善聚居而設,建築老化使它友善不起來,地底的排洪設施不到位,使有車子的城市人,經常為了躲避洪水而繞冤枉路。

當一個城市憑藉“地上的”公園、草坪去容納洪水,而不強化“地下的”排水設施的暢通,這個城市生態的某個環節一定出了岔子,政府宜乎及時防微杜漸,切勿讓吉隆坡每逢雨季就淪為威尼斯。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