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乡音考古.黑白造音】 方言广播,声量大杂烩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文创.【乡音考古.黑白造音】 方言广播,声量大杂烩

特约:张吉安
创办于1946年4月1日的马来亚广播电台,为当时英国殖民政府巩固英皇政权、传播官方政策而成立的马新第一家有声电子媒体,并由英国广播公司总部(BBC)作为技术支援和机关审核单位。直到马来亚首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与英权谈判成功,宣布摆脱殖民,于1957年8月31日宣布独立之后,马来亚广播电台的掌管权交由马来亚广播新闻局。



在英殖民时代,因广播发射技术处于初步研发期,均以超短波无线电在各地互相转播,所以,马来亚广播电台的广播属于区域性发送,总台设在新加坡,称为“马来亚广播新加坡总台”(Radio Malaya Singapore),其余分台分别设在马六甲、吉隆坡和槟城。由于马来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区域,英政府顾及各族群的感受,同时也为了让政府讯息能够顺利传播到各家各户,当时设定的广播网以四个语言为主,分别“蓝色广播网”(Rangkaian Biru)是英语和马来语广播,“翡翠广播网”(Rangkaian Hijau)是中文广播,以及“红色广播网”(Rangkaian Merah)是淡米尔语广播。

马来电台翡翠广播,是英殖民时期唯一的官方媒介,个别分台除了每两小时一次的“简要新闻”和夜间的“国语新闻”(在独立前,电台上的国语指的是“华话”)会统一转播新加坡总台之外,其余的节目都是由各地方台专案制作,初期的开播时间为中午12点45分至晚间11点,到独立之后的清晨7点至午夜12点。

南洋广播周刊(1950-1965)
错过单纯的庶民时代



经搜查民间尚存的档案,《南洋广播周刊》创刊于1950年9月,在1965年停刊,各大小城镇的书摊唱片行,每周都会上架出售,此乃马来亚第一本华人电台广播杂志,由当时的新加坡南洋商报出版。《南洋广播周刊》页数介于25至32页之间,售价3角钱。周刊内,详尽地记录了新加坡总台以及各分台的节目时段、内容、广播人介绍、电影资讯、曲艺歌词等。

自古马来亚华人社群聚合,都是从中国南方移民形成,《南洋广播周刊》刊载的节目内容,显示电台广播也顺应了各种语言籍贯的大杂烩,分别以华语、厦语、粤语、潮语、客家语、榕语与琼语(海南语)来播音。个别播报员会以个别方言来播报3至5分钟的新闻,播送的歌曲则是早期华人群众钟爱的“国语”时代曲(华语),还有民间曲艺如评剧、南音、粤剧、潮剧、琼剧、汉剧、闽剧、歌仔戏等,每个小时的节目性质各投所好。

那一年的茨厂街,主妇们每到周末提着菜篮经过恩记唱片行,省下那星期少买猪肉的三角钱,就为拎着那一本《南洋广播周刊》回家摆在客厅显眼处,像是全家人的生活八宝秘笈,轮番日读夜看,深怕一恍神,错过了“李大傻”、“四喜临门”、“陈同同”……那单纯的庶民时代,是我错过的马来亚。

最抢眼“啤酒”植入性行销,不知空中广播是否如此?
最抢眼“啤酒”植入性行销,不知空中广播是否如此?
周刊内的节目表,是一个方言大杂烩的乐园。
周刊内的节目表,是一个方言大杂烩的乐园。
绝非明星丽人,听众有胆识可以自荐成为封面女郎。
绝非明星丽人,听众有胆识可以自荐成为封面女郎。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