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任平:吉隆坡:建筑老化与涝灾为患
5月12日傍晚吉隆坡下了一场大雨,不足半个小时,首都多条大道包括惹兰敦拉萨成了泽国。堵在大道上的车群,动弹不得,进退两难。连布城(Putrajaya )、八打灵再也,好些新市区的道路均为涝灾袭击,吉隆坡与雪兰莪州排水系统的窳败,一夜之间暴露无遗。
我经常被客人或友侪载着在吉隆坡与首都一带奔驰,我不时感觉到城市有一种隐隐的敌意。四层楼的店舖,底层经营各类生意,二楼离不开美容理发牙医直销补习瑜伽,再朝上看,第三、四层的油漆脱落,污垢处处,从士敏土垣墙挣出来的是生了黄锈的水管与钢筋。这些店舖已是危楼或接近危楼阶段的旧铺,在缺乏修复情况下,会不会在一个风雨如晦的夜晚轰然倾塌?每一次被促走上哎呀哎呀在呻吟的陡斜梯级,攀登三、四楼去勘察风水,我的心里都在嘀咕著。
花甲楼宇比比皆是
谈谈香港、新界以北,50年以上的旧楼一律被视为“危楼”。当年老爷子邓小平拍板说的。逾35载的建筑是“旧楼”,须换电线水管,墙壁地板梁柱出现裂缝,都得依法修复。大马对危楼的定义含糊,就我所知,战前英殖民地时代的老建筑,年久失修便是“危楼”。古蹟文物宜乎修复保护,自当别论。
大马国内的大小城镇,年届60花甲的楼宇比比皆是,中央政府、县市政府在这方面有没有严格监管?高官出巡,他们可有注意到店舖第4层,还有20层的公寓,上面悬挂著的冷气机、塑胶凉蓬、晒衣铁架摇摇欲坠?一场热带的狂风骤雨,这些劳什子可能全摔到路面,楼下的车辆行人随时面对“祸从天降”。
是的,热带风雨是也是一种天降横祸,我想在这儿提一下:吉隆坡使用的是技术先进的“精明隧道”(SMART Tunnel)排水系统,隧道长9.7公里,蓄水容量300万立方米。吉隆坡市面积243平方公里,按理来说,精明隧道有3个组合的排水设施,即使面对突发骤雨,亦可从容应付。
吉隆坡百年来,从来末曾不停歇下过300万立方米水量。即使大雨如注冲上去300万立方米,也有蓄水的设备可以应付。吉隆坡不会发生内涝,几乎是件肯定的事。天不作美,一场骤雨把吉隆坡的排水状况全抖了出来。
发展先地上后地下
所谓落叶阻塞水沟,洪水的泥沙妨碍排水,都只是小问题。如果这些小问题对吉隆坡防洪措施是问题的话,那整个“精明隧道”排水功能就成了大疑问。吉隆坡“精明隧道”号称21世纪世界最长的多功能隧道,耗资近20亿令吉,2011年建竣使用迄今。它疏通吉隆坡两河交汇暴雨来袭的洪水,同时减轻吉隆坡南部地区通往市中心、新街场及隆芙大道通往市区的交通拥挤程度。除非是项排水系统出现严重的功能故障,否则30分钟的大雨不可能造成吉隆坡市区多处发生涝灾。
城市发展的思维软肋是:“先地上后地下”,硬体建筑有了,道路用沥青舖了,地面都被混凝土压紧,然后才想办法去“补救”、去构想滂沱大雨积水如何疏通。下水道的设置,还得绕开高楼大厦的停车场与地下室。城市为友善聚居而设,建筑老化使它友善不起来,地底的排洪设施不到位,使有车子的城市人,经常为了躲避洪水而绕冤枉路。
当一个城市凭借“地上的”公园、草坪去容纳洪水,而不强化“地下的”排水设施的畅通,这个城市生态的某个环节一定出了岔子,政府宜乎及时防微杜渐,切勿让吉隆坡每逢雨季就沦为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