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閱房.堅忍不拔影響世界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童閱房.堅忍不拔影響世界

伊拜爾~一個勇敢的巴基斯坦男孩/馬拉拉~一個勇敢的巴基斯坦女孩》 文、圖:珍妮特溫特(美國) 譯:徐德榮 出版:北京聯合
伊拜爾~一個勇敢的巴基斯坦男孩/馬拉拉~一個勇敢的巴基斯坦女孩》
文、圖:珍妮特溫特(美國)
譯:徐德榮
出版:北京聯合

特約:子若 [email protected]



巴基斯坦有兩個出名的孩子,男孩名叫伊拜爾,女孩則是馬拉拉;他和她用堅忍不拔的姿態,向世界示範強權不會阻止他們挺身而出,捍衛兒童權利,而知識是人們獲得改變的勇氣與力量!

伊拜爾出生於巴基斯坦拉合爾市附近的一個小村子,自4歲開始,就為了幫忙償還父母的債務,被送到地毯廠幹活,12美元就把一個孩子的自由斷送。

在工廠裡,他被如奴隸一般對待,被拴在織布機旁,跟其他孩子在暗無天日且悶熱的工廠裡,不停地織地毯。他們所織出的美麗地毯,將以高價銷售到全世界。伊拜爾的童工生涯裡,每天都早出晚歸,陽光之於他根本就是奢侈品。

直至有一天,當他知道債務奴役被宣佈為非法後,他毅然離開工廠,並勇敢地站出來,四處散播這個好消息,希望巴基斯坦國內數千名童工,都能得到解放,獲得最終的自由!他甚至飄洋過海到美國演講,信誓旦旦要盡一切努力,廢除該國的奴隸制度。



儘管他面對許多威脅,卻一點都不害怕,用行動向人們展示他自由的生活。可惜,他始終擋不了一顆子彈的襲擊,1995年4月16日,他因為反奴隸、反童工制度,受到槍擊而喪命。

在伊拜爾去世兩年後,一個叫馬拉拉的女孩,在斯瓦特河谷的明戈拉小鎮出世了。由於當時此地受到宗教極端分子塔利班的控制,當地女孩全被禁止上學。逐年長大的馬拉拉卻不畏懼,堅持要用知識讓自己強大起來。

塔利班每天都想方設法阻止女孩子上學,他們恐嚇人們、放火燒學校,但汲取知識的渴望,為女孩們撐起心中的陽光。馬拉拉站到前線捍衛學習的自由,她帶領女孩們通過喬裝,再一起坐大校車,哪怕再危險也要上學去。

2012年10月9日,馬拉拉在乘坐校車回家時,有人朝她開了三槍,頭部與頸部兩處中槍一度瀕死;她被槍擊的新聞傳遍世界各地,後來被送往英國救治,在歷經四次手術後,才把小性命撿回來。

▲這張插圖帶讀者回到2013年7月12日,當時只有16歲的馬拉拉,在聯合國大會上為“馬拉拉日”發表演說。當時,她呼籲大家撿起課本和筆,因為那是對抗文盲、貧困和恐怖主義的最有效武器。
▲這張插圖帶讀者回到2013年7月12日,當時只有16歲的馬拉拉,在聯合國大會上為“馬拉拉日”發表演說。當時,她呼籲大家撿起課本和筆,因為那是對抗文盲、貧困和恐怖主義的最有效武器。

小小年紀挺身而出

是的,這兩個為捍衛兒童權利挺身而出的孩子,就出生在局勢長期處於動盪不安、人民有苦難言的巴基斯坦,他們是男孩伊拜爾(Iqbal Masih,1983年~1995年)和女孩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1997年出生)。

今天,給大家推薦這本雙封面繪本《伊拜爾~一個勇敢的巴基斯坦男孩/馬拉拉~一個勇敢的巴基斯坦女孩》,內容述說這兩個出色巴基斯坦孩子的真實故事。

此書創作者是擅長書寫真實人物的美國童書作家珍妮特溫特(Jeanette Winter),她是一個關注時事,尤其關注第三世界落後地區生存困境的童書作家。

她的作品當中,許多是針對第三世界真實人物與事件的藝術再現,包括《驢子圖書館~一個哥倫比亞的真實故事》、《和平樹~一個來自非洲的真實故事》和《巴斯拉圖書館員》等。

我之所以買這本書,是因為芷萱兩姐妹在逛書局時,經常看到披著紅色頭巾的馬拉拉封面照片,都會追問她到底是何人,這本繪本恰恰能一解她倆的疑問,而我也藉此機會認識了伊拜爾。

馬拉拉在國際的名聲,無疑比伊拜爾來得高,這可能與他們活在不同時代有關,另一個原因,乃是馬拉拉於2014年,以17歲之齡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和平獎)得主,其實,伊拜爾也在2000年獲得聯合國創辦的世界兒童獎。

伊拜爾和馬拉拉兩人的年紀雖小,卻用堅忍不拔的行動影響全世界,而這個世界也因為有了他們的出現,變得不同凡響。

 ▲伊拜爾自幼被送到地毯裡當童工,遭受奴隸般的待遇。

▲伊拜爾自幼被送到地毯裡當童工,遭受奴隸般的待遇。

生命中所有事非必然

伊拜爾雖然在人世間只活了短短12年,卻留下不可磨滅的精神。他身亡的新聞,後來影響了一個遠在加拿大的年輕人,促使對方成立國際解放兒童組織(Free The Children),它致力拯救和解放因為戰爭、貧窮而失學的孩子們。

對於活在相對安逸環境下的孩子們,此繪本讓他們知道,生命中所有事情並非必然。

在我們生活中,理所當然的玩耍、上學等事,原來對世界上有些孩子而言,是需要用性命來換取的。所以,在我們可以擁有時,就要好好把握,並學會珍而重之。

至於馬拉拉,她給世人帶來滿滿的勇氣,哪怕是子彈也不能讓她沉默,因為她始終堅信:“一個孩子、一位教師、一本書、一支筆,就能改變世界。”所以,沒有一個學生應該被禁足到學校。

她的這番話早已成為經典,一直被人們傳播再傳播,給世界上許多因各種原因失學的兒童帶來希望。伊拜爾生前最想學習的就是法律,因為他們知道,知識擁有一種力量,它不僅可以改變個人命運,甚至可以改變世界!

對於在知識這條路上通暢無阻的我們,是否也該在有所成時,給世界上其他不幸的兒童伸出援手,助他們一臂之力?把伊拜爾和馬拉拉大膽抗爭的故事說給身邊的孩子聽,就是其中一個最好的方式。

▲伊拜爾不幸命喪於槍口下,不過,那個飛揚而去的風箏,仿彿把他的精神散播到世界各地。
▲伊拜爾不幸命喪於槍口下,不過,那個飛揚而去的風箏,仿彿把他的精神散播到世界各地。

再卑微也要自由!

每個孩子都應該得到學習與玩樂的自由,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利用風箏來貫穿整個故事,同時也把伊拜爾跟馬拉拉的故事連接起來。

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風箏,一直以來給人們的印象是和平、希望,它代表歡悅的自由。在翻閱此書時,芷瑩還特地把書中出現過的風箏給圈出來,讓我在書寫時留意到。

在馬拉拉的封面插圖裡,風箏出現在她身後的山群中,那是隨風揚起的風箏,宛如代表馬拉拉如今正在飛揚的生命;而在伊拜爾的封面插畫中,風箏被伊拜爾織在地毯裡,說明男孩即使被裹挾、被圍困,生命再卑微,也對自由充滿渴望。

當兩個故事互相銜接時,身體變成透白的伊拜爾,其風箏已脫手而去,一直往馬拉拉的方向飄去。而有色彩的馬拉拉,則緊緊捉著風箏不放。這個跨頁背景中出現的星月,恰恰襯托出兩個孩子炳若日星的光彩,在浩瀚的宇宙中閃爍!

左圖:馬拉拉 右圖:伊拜爾
左圖:馬拉拉
右圖:伊拜爾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