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包含新華的花蹤文學獎?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包含新華的花蹤文學獎?

黃錦樹于5月6日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重建新馬華文文學的一體性〉,讀到這篇文章后數日,我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見到賀淑芳,她見到我就問:“黃錦樹前幾天的那篇文章你看了嗎?”



〈重建新馬華文文學的一體性〉一文十分有趣,從馬華/新華文學史為始,談到民族國家、教育政策和本土論,接著是重要的移民文學課題,過后談到小文學的現狀,黃錦樹的結論難得十分正面積極,“我們既然有共同的歷史,共享同一個區域文學傳統,也應設法共創未來”。

我自己還是比較關心實際上的作為方法,黃錦樹在該文裡提出這些建議,“建立共同發表的平台(副刊,雜誌)”、“南洋理工大學的駐校作家”、本地作家“可兼用馬華作家”、“共同編纂選集,建立論述”,還有全文最后的“大馬的花蹤文學獎,也應向新加坡寫作人開放,良性的競爭方可能有進步”。

一個包含新華的花蹤文學獎?這是一個新奇有趣的想法。花蹤文學獎辦了這麼多年,最令人詬病之處就是其小圈圈性,因為是華文世界僅有的寫作者可以得首獎了再參加,參加了再得獎,得獎了再參加,參加了再得獎,如此生生循環不息的單篇競賽文學獎,造成得獎名單來來去去都幾個人。花蹤文學獎成為一些作家的花蹤提款機(規則如此,這當然不是那些作家的問題,有錢賺是好事,但也造就拿文學獎收入比出書高,所以每兩年全力寫幾篇就好;還有長篇作品和出版少人耕耘的情況。)也強化馬華文學是越來越小的現狀。去年花蹤文學獎之后,甚至出現一群得獎得太多次的作家,宣布以后不再參加花蹤,以讓位給新人的奇特現象,又再引起一輪爭議和論戰。



開放新加坡寫作人參加花蹤文學獎,似乎可注入一些新血,解決花蹤現有的問題;但反過來,如果此事真的發生,一些新華自己都還沒有正面處理和論述的問題,馬華就要提前面對,比如何謂新華和移民文學?技術上文學獎的定義,應會是作者為新加坡公民就可以參加,那照這個定義,很多入籍新加坡的中國移民都可以參加。花蹤文學獎一直以來的特色就是外國評審、外國品味(除上一屆台味比較重以外,歷屆都很大中華),開放以后,還會出現中國得獎者的情況。

正面地看,本土馬華基于民族意識、國族自尊,就會踴躍參賽(我自己可能都會參加),之前被嫌得獎太多次的作家們,反而還會被視為民族英雄,被大家要求一定要參加,為國增光以保顏面,可以想像,這個獎的受關注程度,和作品素質必會提高(從本土賽變國際賽)。反面地看,本土馬華年輕寫作者將更難被看見,花蹤從此也將不再等同于馬華文學,一定會有其他文學獎冒出來攻佔花蹤原有的定位,這恐怕也不是星洲集團所樂見的。

在新加坡當醫生、“草根書室”董事,曾獲花蹤文學獎、大馬中文部落格祭最佳藝文部落格獎。出版文集《在第一本書之前》、《不可一世》、《于是》、《兩醫之間》。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