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同行‧經歷二戰日軍屠殺 麻坡中總歷劫重生
報導:劉福來
麻坡中華總商會戰后重生!
據了,麻坡商行和商人于1928年才發起組織麻坡中華商會,后來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麻坡華商多遭日軍屠殺,商會群龍無首。
爾后,在1946年在華商陳時試的召集下復會,2006年易名麻坡中華總商會。
一路走來,麻坡中華總商會共經歷多次磨難和搬遷,直到2015年6月于沙巴莪購置會所后,才正式擁有屬于自己的“家”。
豎立麻坡70年的麻坡中華總商會,不僅是麻坡商界一個重要的權威代表,也是麻縣廠家出口認證唯一通關的途徑。
會長拿督謝華隆告訴《中國報》,麻坡中華總商會一路走來,秉著努力改善及增進會員的福利,以及促進會員之間的業務交流與友愛互助的宗旨,維繫著組織與會員的連繫和脈動。
他說,該商會不僅是凝聚華商的重要組織,也是扮演著華社及華商與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樑,並通過活動、對話和講座,讓商家和會員瞭解官方行政與措施,包括近期的消費稅、產業估價調整、外勞事務等訊息。
配合政府辦活動
他指出,商會不僅協助處理和反映各行各業所面對困境,在決策上也堅持華商的立場,甚至在結婚註冊上扮演紅娘角色。
他透露,商會也不遺餘力配合政府舉辦的活動,帶領華商及華團響應及參與國慶花車遊行、柔蘇丹華誕等慶典活動。
他說,總商會也提倡回饋社會,鼓勵華商、華團捐助華教發展、承辦傳統節慶活動等,致力維護母語教育及中華傳統文化;在凝聚及捍衛麻坡華商權益的同時,也貫徹政府決策,關心民族與文化發展。”
召募更多會員壯大組織
商會願景放眼突破1000個會員。
麻坡中華總商會將繼續努力召募更多商家成為商會會員,以壯大組織。
謝華隆說,該商會與其他屬會不同的地方,在于商家要成為商會的一員,必須是以商號名下註冊,才能成為會員,
該會自5年前到現在總共增加逾100個會員,截至目前總會員人數約900個。
為此,謝華隆呼吁,無論各行各業,只要是華商都歡迎加入商會,共同維護華商的權益,以群策群力的方式,共同領導麻縣的商業,壯大組織的力量。
推動青商平台提供機會
麻坡中華總商會推動青商平台,讓更多青年有機會從商。
謝華隆說,這是一個屬于麻坡中華總商會青商組的交流平台,該平台開創為提供年輕的商人一個平等的互助空間,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和資訊的交流。
他希望,通過青商平台這樣的一個組織,讓年輕人能定期交流,彼此交換心得,提供經驗的分享,從而帶領年輕商家建立更穩健的商業連繫和互動,開拓更大的經貿市場。
他認為,商會是一個與時並進的機構,需要不斷的掌握契機和關注時事,通過老中青的領導,才能追上時代的腳步。
與海外商會結盟搭橋樑
與海外商會結盟,分享經濟大蛋糕!
謝華隆說,商會過去曾策劃推動麻坡美食節、麻坡工商博覽會、華商之夜,及出版“麻坡之窗”光碟、《麻坡美食專輯》、《麻坡工商指南》等刊物,建立商會品牌,協助麻縣商業邁向更好前程。
他指出,雖然部分活動如麻坡工商博覽會,近年由于找不到合適地點而暫停舉辦,但商會計劃盡量恢復這項盛會。
他說,為了走出舊有的商業框架,開拓更大的市場,該商會于2015年與中國廣東汕頭市金平區工商業聯合會簽署協議,成為姐妹會,搭起經貿聯繫的橋樑。
“為幫助華商提供更多的資訊,鼓勵更多華商參與,以趕搭上經濟的快車,互惠互利,以達致雙贏。”
他希望,展望未來把組織作得更健全;尤其,扮演重要引導的角色,讓會員把握一帶一路契機,從而制造本地更多商機。
歷史背景
陳時試堅持下複會
根據《麻坡商會歷史》戰前歷史記錄,早期麻坡在1884年蘇丹阿布巴卡的開拓下,華商為了配合地方的發展,及維護僑胞、華教和華社的利益,共同組成了商人組織。
部分僑商在當時孫中山革命的影響下,結合各方的資源和力量開辦早期的私墊,也即是麻坡華教最早的搖籃,中化一小的前身。
而當時種植胡椒、甘蜜和橡膠等行業,多以華人為主,為了得到更好的利益保障和權益的據理力爭,地方農戶與華商先后成立了“椒密公局”和“膠商公會”。
當時的華人社會,在孫中山南洋同盟會劉靜山、張開川、林照英等人的發啟下,于1928年1月24日正式成立“中華商會”,自此麻坡經貿一片繁華。
不過好景不常,麻坡在1941年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被日軍淪陷,同盟會成員慘遭屠殺。
經歷3年零個8月慘痛的戰爭,“中華商會”在百業待興中,于華商陳時試的堅持下,在1946年複會。
“中華商會”在歷經林照英、黃吉甫、余金鑒、蔡端銘、辜金強、謝華隆多屆的領導,于2006年易名為“麻坡中華總商會”。
麻坡中華總商會
成立年份 :1946年
地址 :No16,Jalan Plaza 2,Taman Maharani Promenade,Jalan Muar By-pass,84000 Muar,Jo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