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霹雳头条】曼绒海域 贝类濒绝迹 大肆捕捞破坏生态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今日霹雳头条】曼绒海域 贝类濒绝迹 大肆捕捞破坏生态

■本地「花拉拉」近期产量减少,渔贩只好从外地引入。
■本地「花拉拉」近期产量减少,渔贩只好从外地引入。

独家报导 / 摄影:郭慧姗
(曼绒25日讯)曼绒海域的贝类生态不敌发展洪流及大肆捕捞,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约30%,原有的“鸡脚螺”、“竹蛤”、蚬(又称“扁螺”,Remis)及河蚶(Gayam)等贝类更已绝迹!



其他深受民众喜爱的贝类如蛤蜊(俗称“拉拉”)、蚬(别称“蜊仔”)、蚌、绿牡蛎(又名“青蚵”或“青蠔”)、血蚶、海螺(俗称Balitung)及黄螺等,产量是逐年减少且更显“迷你”,如市场上见到的海捞血蚶,要较早期长得小约40%。

实兆远巴刹鱼贩告知,曼绒海域因地理环境及水质不符合人工培植贝类条件,而高度依赖力侨第10碑、甘榜双溪迪南、新甘光及双礼佛等沿海一带的传统渔民每天各自出海捞捕,再将所捞获有限的贝类转卖给地方鱼贩供市,暂未足以外批。

价格仍合理



实兆远小明鱼行老板王志明向《中国报》指出,不排除是市场对贝类的需求量有增无减的情况,促使传统渔民开始大肆捕捞贝类包括成长中的幼苗,导致贝类生态受损,及没有足够的成长时间而减产。

“虽然贝类供应有限,但民众仍可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一般海捞贝类,如血蚶的价格是以大中小计算,每公斤卖价从6令吉至8令吉,蛤蜊的价格更是近年都未有变动,维持于每公斤4令吉至6令吉。”

王志明补充,逢大日子,部分渔贩也会间接引入来自太平的人工饲养血蚶,或其外地的花蛤(俗称“花拉拉”)等贝类应市。

“除了在实兆远巴刹的鱼摊,自身也经营海产贝类批发生意,并为餐馆、酒家或小贩提供市区送货服务,让顾客通过电话订购当天的新鲜海产贝类。”

海水污染产量减

★周裕光(51岁,渔贩)

各式各样鲜美且营养价值高的海捞贝类,深获各族喜爱。

由于海水污染已影响贝类的产量,目前海捞的贝类如蚶或蛤蜊,尚可应付本地市场,没大幅涨价。

如外来货源成本高,会先说明价格微涨,一般顾客都会接受。

沿海发展有影响

★阿兹(51岁,甘榜双溪迪南传统渔民)

甘榜双溪迪南昔日盛产蚬及河蚶,居民可在岸边或近海区捕捞贝类。

随着沿海一带发展养殖业及工厂后,邻近海域的贝类产量剧减,渔民必须去更远的海域捕捞,且数量不定。

以前量多且价格便宜,如今有市价,却无法提供更多的货源。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