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笑看文革 时代巨轮下的文人傲骨
‧中国文学家杨绛病逝‧
(北京26日综合电)文化大革命刚过去50年,在那10年浩劫中遭受批斗的一代才女杨绛,周三凌晨离开了人世,享年105岁。杨绛曾记录了当年一家的遭遇,文笔淡然,甚至带点诙谐,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消息指杨绛生前有遗言,会待其火化后再发讣告。而中国媒体周三虽广泛报道杨去世消息,却于文革发动50周年之际,避谈其于文革时惨遭迫害批斗历史。
据台湾《天下杂志》报导,50年代,中国政权易手,步入30年动荡岁月,政治斗争如暴风骤雨,空前激烈,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和知名文学家与翻译家杨绛夫妇作为知识分子和文坛领袖,在劫难逃。
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爆发,当时杨绛38岁,这无疑是杨绛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杨绛在文革展开不久后就被“揪”出来,甚至比丈夫钱钟书更早成为“反动学术权威”,从此开始了受污辱践踏、挨批挨斗的日子。
在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向来温文尔雅的她,很快被罚扫厕所,住牛棚,余下的时间作检讨、写认罪书等,而且不时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批斗,如戴“高帽子”,挂“黑牌子”。最令她尴尬的是剪“阴阳头”,即头发剃一边留一边,成为魔鬼似的半边发,当时杨绛只好找来女儿剪掉的旧发自编假发,用来外出时遮丑。
文革10年浩劫,杨绛和钱钟书两人遭列为“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不时被批斗,身心受摧残。
分配在菜园干活
然而恶梦并没因此结束,1969年11月,钱钟书被下放到信阳地区的“五七干校”。次年7月,杨绛也被下放到那里,被分配在菜园干活。
虽然菜园距离钱钟书的宿舍不过10多分钟的路程,夫妇俩经常可在菜园私会。但“干校”始终是一个穷乡僻壤,烧砖建房、打井引水、种粮为生,也是足够让杨绛难受,没多久杨绛就被累病了。两口子一直在“干校”呆到1972年,才被特赦回京。
“走出批斗的大礼堂,就像刚从地狱出来的魔鬼”
1988年,杨绛写下《控诉大会》一文,在文革结束12年后回顾三反运动期间,在北京清大任教时遭批斗的日子。
她形容,走出遭批斗的大礼堂,就像刚从地狱出来的魔鬼,浑身散发著硫磺臭,还带着熊熊火焰;人人都避得远远的,却又写道“我看了一会儿书就睡觉。明早起来,打扮得喜盈盈的,拿着个菜篮子到校内菜市上人最多的地方去招摇,看不敢理我的人怎样逃避我。”
“一星期后,我在大礼堂前稠人广众中看见一个老朋友,她老远的躲开了我。可是另有个并不很熟的女同志却和我有说有讲地并肩走了好一段路。避我只在情理之中,我没有怨尤。不避我的,我对他们至今感激。”
她用淡然甚至带点诙谐的笔触,回顾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仿佛是在磨难之下,成就了金刚不坏之身。
她用淡然甚至带点诙谐的笔触,回顾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仿佛是在磨难之下,成就了金刚不坏之身。
董桥:择善固执的知识分子
作家董桥素与杨有书信来往,董周三对《苹果日报》表示:“我尊敬杨先生是一位择善固执的知识分子。中国当代的变幻没有削弱她的良知,个人命运的阴晴圆缺没有动摇她的平和。她的教养造就了杨先生优雅清爽的文风。杨绛是民国时代留下硕果仅存有学问、有修养、有风度的学者。
今年为文革发动50周年,一众中国媒体虽有广泛报道杨绛逝世消息,惟对其文革被迫害历史却近乎只字不提。
陶杰:中国亏欠钱钟书夫妇
陶杰就此周三向记者评价:“整个中国对杨绛两夫妇是亏欠的,残害知识分子,仇视文化,将他们这些人当敌人。虽然口头上很礼遇,但没有人去反省。这个国家对杨绛和钱钟书亏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