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笑看文革 時代巨輪下的文人傲骨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楊絳笑看文革 時代巨輪下的文人傲骨

楊絳生前曾提出一切從簡,「去世後,不開追悼會、不受奠儀」的要求。
楊絳生前曾提出一切從簡,「去世後,不開追悼會、不受奠儀」的要求。

‧中國文學家楊絳病逝‧
(北京26日綜合電)文化大革命剛過去50年,在那10年浩劫中遭受批鬥的一代才女楊絳,週三凌晨離開了人世,享年105歲。楊絳曾記錄了當年一家的遭遇,文筆淡然,甚至帶點詼諧,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消息指楊絳生前有遺言,會待其火化後再發訃告。而中國媒體週三雖廣泛報道楊去世消息,卻於文革發動50週年之際,避談其於文革時慘遭迫害批鬥歷史。

據台灣《天下雜誌》報導,50年代,中國政權易手,步入30年動盪歲月,政治鬥爭如暴風驟雨,空前激烈,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和知名文學家與翻譯家楊絳夫婦作為知識分子和文壇領袖,在劫難逃。

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爆發,當時楊絳38歲,這無疑是楊絳人生中最艱難的時期。楊絳在文革展開不久後就被“揪”出來,甚至比丈夫錢鍾書更早成為“反動學術權威”,從此開始了受污辱踐踏、捱批捱鬥的日子。



在那場“轟轟烈烈”的革命中,向來溫文爾雅的她,很快被罰掃廁所,住牛棚,餘下的時間作檢討、寫認罪書等,而且不時還要接受各種各樣的批鬥,如戴“高帽子”,掛“黑牌子”。最令她尷尬的是剪“陰陽頭”,即頭髮剃一邊留一邊,成為魔鬼似的半邊發,當時楊絳只好找來女兒剪掉的舊發自編假髮,用來外出時遮醜。

文革10年浩劫,楊絳和錢鍾書兩人遭列為“反動學術權威”和“牛鬼蛇神”,不時被批鬥,身心受摧殘。

分配在菜園幹活

然而惡夢並沒因此結束,1969年11月,錢鍾書被下放到信陽地區的“五七幹校”。次年7月,楊絳也被下放到那裡,被分配在菜園幹活。

雖然菜園距離錢鍾書的宿舍不過10多分鐘的路程,夫婦倆經常可在菜園私會。但“幹校”始終是一個窮鄉僻壤,燒磚建房、打井引水、種糧為生,也是足夠讓楊絳難受,沒多久楊絳就被累病了。兩口子一直在“幹校”呆到1972年,才被特赦回京。

“走出批鬥的大禮堂,就像剛從地獄出來的魔鬼”

1988年,楊絳寫下《控訴大會》一文,在文革結束12年後回顧三反運動期間,在北京清大任教時遭批鬥的日子。

她形容,走出遭批鬥的大禮堂,就像剛從地獄出來的魔鬼,渾身散發著硫磺臭,還帶著熊熊火焰;人人都避得遠遠的,卻又寫道“我看了一會兒書就睡覺。明早起來,打扮得喜盈盈的,拿著個菜籃子到校內菜市上人最多的地方去招搖,看不敢理我的人怎樣逃避我。”

“一星期後,我在大禮堂前稠人廣眾中看見一個老朋友,她老遠的躲開了我。可是另有個並不很熟的女同志卻和我有說有講地並肩走了好一段路。避我只在情理之中,我沒有怨尤。不避我的,我對他們至今感激。”

她用淡然甚至帶點詼諧的筆觸,回顧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彷彿是在磨難之下,成就了金剛不壞之身。

她用淡然甚至帶點詼諧的筆觸,回顧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彷彿是在磨難之下,成就了金剛不壞之身。

董橋:擇善固執的知識分子

作家董橋素與楊有書信來往,董週三對《蘋果日報》表示:“我尊敬楊先生是一位擇善固執的知識分子。中國當代的變幻沒有削弱她的良知,個人命運的陰晴圓缺沒有動搖她的平和。她的教養造就了楊先生優雅清爽的文風。楊絳是民國時代留下碩果僅存有學問、有修養、有風度的學者。

今年為文革發動50週年,一眾中國媒體雖有廣泛報道楊絳逝世消息,惟對其文革被迫害歷史卻近乎隻字不提。

陶傑:中國虧欠錢鍾書夫婦

陶傑就此週三向記者評價:“整個中國對楊絳兩夫婦是虧欠的,殘害知識分子,仇視文化,將他們這些人當敵人。雖然口頭上很禮遇,但沒有人去反省。這個國家對楊絳和錢鍾書虧欠很多。”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