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家族翹楚伍連德貢獻 劉宗正掀醫學革命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比肩家族翹楚伍連德貢獻 劉宗正掀醫學革命

劉宗正教授發明的前哨原理,為現代醫學的疾病檢測方法掀起革命。小圖為伍連德醫生。
劉宗正教授發明的前哨原理,為現代醫學的疾病檢測方法掀起革命。小圖為伍連德醫生。

報導:蔡愛卿
攝影:陳金榮
(檳城30日訊)國內兩名來自同一家族的醫學翹楚,100年內先后為醫學做出巨大貢獻,其中一人控制鼠疫蔓延,另一人則發明前哨原理,為現代醫學的疾病檢測方法掀起革命。



1911年,檳城醫生伍連德在中國哈爾濱控制鼠疫蔓延,成為開創中國現代醫學的領軍人物;數十年后,來自同一家族的大馬著名科學家劉宗正教授發明前哨原理(Sentinel principle),只需一滴血就能預早檢驗出所有疾病,包括目前仍被視為絕症的癌症。

這種提早預防的檢驗方式,讓許多人獲得延長生命的機會。

伍連德醫生是劉宗正外婆的叔叔,劉宗正小時候曾見過這位長輩。



劉宗正教授受《中國報》專訪時說,事隔多年,對伍連德的印象其實已模糊。只記得唸小學時,在霹靂和豐老家的家族聚會上見過伍連德,外婆吩咐他喊伍連德為Grand Uncle。

他記得伍連德並不高,一幅很福態的樣子,很受大家尊敬。中學畢業后,劉教授到新加坡南洋大學深造,在大二那年,伍連德剛好受邀到南大演講,他也去聆聽演講。那是他最后一次見到伍連德。

他說,他們家與伍家其實很少聯系,其中一個因素是教育背景的不同。伍家很富裕,而且后裔都是受英文教育,他們家則是受中文教育。他的父親是一名華校校長,堅持把孩子都送到華校就讀。

冀造福國人

雖然沒受到伍連德的直接影響,但劉宗正與伍連德一樣,都想把畢生所學貢獻國家。伍連德回到大馬並創辦吉隆醫學研究中心,為栽培本地醫學人才盡一分力;而劉宗正則一直希望自己研發的技術能造福國人,至今仍在努力。

劉宗正教授在1992年被選為加拿大臨床醫學院院士,2010年成為英國皇家醫學院終身院士,他是第一個將基因理倫研究推動到臨床應用的人,也是第一個找到人類心臟器官基因序列組成的科學家。

生活習慣導致癌症高風險

所謂癌症高風險群,基因並非關鍵,生活習慣才是一個人成為癌症高風險群體的原因。

劉宗正教授的學生,也是檳城奧瑟醫療中心醫務董事薜科翔醫生分享他們做過的一個有趣實驗。他們找了一個健康的27歲男子,先為他做大腸警哨的血液檢驗,發現其患上大腸癌的幾率為十分之一,屬于很低的幾率。

薜醫生說,接下來這名男子開始過很不健康的生活,不運動、飲酒,同時進食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每周吃至少三次炒粿條,為期8個月左右。

一年后,他們再為該名男子驗血,發現他患大腸癌的幾率已上升至3.5,屬高風險了。

生活飲食奉行“中庸”

年近80高齡,仍遊走各國,劉宗正教授的養生方法很簡單,不管是飲食習慣或生活方式,他都奉行“中庸”二字,一切講求平衡不過量。

定居加拿大多年的劉宗正教授,依然全球趴趴走。這次回到大馬前,他剛在中國完成巡迴演講。而此次在返加拿大之前,他還要到上海一趟。談起養生之道,他說不外兩個字:中庸。

他說,自己基本上沒有飲食的禁忌,但不管吃都甚么都不可以過量。而他日常生活中最好的運動就是走路。

他說,以前即使埋頭忘我工作兩三個小時,也一定會起身在辦公室內跑動五分鐘,讓全身血液運行。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