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风云》过新生活 马荣成还在动笔
(本报潘嘉威摄)
独家报导:陈智涌
独家摄影:潘嘉威
(槟城31日讯)名气响当当的马荣成,绝对是香港漫画界的传奇人物,他的经典作《中华英雄》,一度创下一期销售量超过20万本的纪录;自从《风云》于2015年初完结后,他就逐渐淡出读者的视线。
这次难得来到槟州,并接受《中国报》访问,马荣成对他的漫画生涯侃侃而谈。
漫画迷最关心的问题,无非是《风云》完结之后,马荣成动向如何,是否在密谋新作?
马荣成说,一开始他并不习惯新生活,因为以前忙碌惯了,天天赶稿写画,忽略了很多事情,包括家庭,很多生活琐事也无法处理。
“现在作息比较正常,朝九晚五,会把重心留给家人。”
马荣成说,现在比较多时间做他以往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以前他用手写漫画,现在则用脚来做漫画,会出去看看目前的漫画市场和发展,接触外地漫画迷,像这次便是来槟城见读者。
他说,虽然他已经停止制作漫画,却没有停止画画。
“我还是常常画,像和家人出去旅行,我会画成画,看场电影有了灵感,也会画;就是比较随性、比较自由和没有市场约束的,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不过没想过公开。”
马荣成说,其实目前他有写着一个故事,但必须等到剧本成熟了、满意了,才开始圈稿。
他会把整个故事圈出来,但未决定是否制作出版,不过这次的创作会由他亲自一手一脚包办,不依赖别人。
风云3.0
亲自执导演筒
马荣成透露,《风云》电影第3部在筹备中,这回他会当导演。
他说,前两部《风云》电影他参与度不高,因为很繁忙,这次算是画《风云》之外的新工作,一切都在学习中。
前两部《风云》电影,分别由郭富城和郑伊健演出步惊云和聂风。影片上映时都受到漫画迷垂注,获得相当大回响,票房也相当可观。
马荣成还说,今年6月,会先在香港搞一个《风云》舞剧,由香港舞蹈团第二次演出;明年则会搞一个更大型的音乐剧,未来一年他就是投身在这些工作当中。
创作人物
需时培养感情
马荣成说,从事创作这么多年,有时难免会把个人情感投映在作品中。
他说,以前写华英雄的父子情,因为没经历过,所以完全没有感觉,但是当写到聂风和易风的父子关系时,感觉便完全不同。
“尤其写到易风临死之际,他和父亲的对话,不管之前如何不满,最终他都向父亲说抱歉,我圈稿圈到这里竟然哭了。”
马荣成说,可能陪着这个角色长大,他要死了所以特别有感触,而且自己已身为人父,感同身受,感触特别大。
他说,创作人物时,情感是需要时间去培养的,当相信这样的对白是真的,便能写出感人的情节。
主角伤残
全因商业考量
读者都很好奇,马荣成的作品中特别多“伤残人士”,主角们不是断手便是断脚,或者瞎了眼睛。
马荣成解释,这是基于“商业考量”。
“这就是商业漫画不好的地方,因为这样会更刺激,可以吸引读者。”
他说,商业漫画每期来到结尾,便要扭一扭桥段,可是下期就必须为桥段“解画”。
他说,扭桥有时会影响故事大纲,对长远的故事发展未必是好事,因为往往大桥段被扭曲了,改不回来。
大马市场
巫裔拥趸居多
在马来西亚,马荣成的作品拥有很多马来读者,马来翻译版本的销量甚至高过中文版本。
马荣成认同,漫画确是不同种族文化沟通的桥梁,因为以图为主,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他说,就算生活在不同国家的华人,无论政治、经济等都不同,但他们都可以读同样的漫画,互相交流。
数码牵头
销量跌因素多
针对香港漫画销量大跌,马荣成说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第一主要是数码化。
“数码化之后,传送很快,香港今天出版,大马几乎可以同时看到,而且看了之后才决定买不买,所以海外销量大受影响。”
第二,他发觉年轻一代已经不喜欢看纸媒,吸引新读者有难度。
“第三,漫画界青黄不接,我十多年前已请不到助手,因为每个跑去学电脑,不愿意握钢笔。”
他说,虽然中国漫画开始抬头,但纯粹走电脑化制作的路向未必适合香港,毕竟每个区域的漫画应该有其特色。
“像日本,多年来坚持钢笔黑白,不曾改变,因为这是他们的特色。”
早期作品
画风模仿日本
马荣成承认,他早年的作品如《风流》、《五兄弟》和早期《中华英雄》的画风,都是模仿日本漫画。
因为当时他发现,日本漫画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多元一点,所以会吸纳那些漫画家的长处和优点。
“我一直都说,学画的人早期可以模仿、参照别人的风格,再从中摸索,找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马荣成说,其实《中华英雄》是他的学习期,看见什么便画什么,喜欢什么就画什么。
对于《中华英雄》无法在自己手上完结,马荣成说,早期会觉得遗憾,不过很快便已释怀。
“十多年前曾想过续写,但基于合约无法成事,如今,续写的决心已不存在。”
立足市场
漫画须有特色
马荣成说,其实在香港,港漫还是有很大的市场,像邱福龙的《铁将纵横》依然有上万本销量,反观日本漫画,一期卖一千几百本的比比皆是。
他说,创作可以很自由,不受区域影响,但风格特色无可替代。
“你想看武打的,会首选港漫;但在台湾,因深受日本影响,画得再好,依然也不过是日本漫画,这便是风格的问题。”
他说,风格很重要,他不希望漫画没有风格,否则很难在市场上生存,本土创作人也会淹没在外来漫画的洪流中。
先有理想
要求容后再谈
马荣成奉劝想进漫画界的年轻人,要先有理想,不要先有要求。
“为什么要这么多要求?不够吃就吃少点,没钱就别出去玩,生活简朴点无所谓,我年轻时也是如此。”
他说,年轻人没有枷锁、没有负担,正是进漫画界的好时机,只要有理想,就能支撑著前进。
“有理想,等于赚了一半,如果连理想都没有,那就别画漫画了,因为画漫画是辛苦的,孤单的。”
马荣成说,只要要求不高,要在漫画界找两餐并不难。
种类趋少
港漫不会消失
谈到港漫未来几年会否消失这个问题,马荣成说,要消失也是日本漫画先消失。
他说,港漫最大问题是制作成本贵,大约要8000本才能回本,如果代理日漫就便宜得多,约两千本就能收支平衡。
“在未来港漫种类可能会越来越少,但消失就不会,因为港漫基础打得很好,有很多这类人才。”
马荣成说,以前他入行时,漫画行业还差过现在,但依然可以慢慢走过来,只要一班年轻人有理想,就会找到出路。
他也说,制作一本漫画,困难的地方很多,但首先必须画功好,才能吸引读者,接下来就是故事。
“其实要把故事说好,并不容易。”
采访手记
难忘的采访经验
◆陈智涌
这回出差,分别访问了两位知名香港漫画大师黄玉郎和马荣成,心情是无比兴奋的。
从1980年代开始,我已经接触香港漫画,当时的《龙虎门》、《如来神掌》、《醉拳》、《中华英雄》和《李小龙》等等作品,如今已成为珍贵的童年回忆。《风云》从1989年开始连载,直至去年全书完结,一追就追了26年。
可是,从来不敢想会有机会如此近距离接触两位漫画大师,所以万分紧张。
一见到黄玉郎,他主动和我握手时,笑容亲切,握掌有力,而且声音响亮。采访期间他不时表情鬼马,还说笑话,完全没有架子,让我紧张的心情舒缓不少。
马荣成和我所想像中的形象完全没有落差,彬彬有礼,说话不疾不徐,有问必答,解答也非常详尽;难得的是态度很亲切,不管我要求签名或绘画人物像留念,他都爽快答应。
这是一次毕生难忘的经验,也许未来很难再有机会重遇他们,但真心希望在港漫走下坡的今时今日,他们能继续为漫画迷呈现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