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風雲》過新生活 馬榮成還在動筆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結束《風雲》過新生活 馬榮成還在動筆

■馬榮成站在自己的作品前,《風雲》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去年完結。
■馬榮成站在自己的作品前,《風雲》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去年完結。
■《中國報》執行編輯陳智湧,和兩位受訪的香港漫畫大師合影。
■《中國報》執行編輯陳智湧,和兩位受訪的香港漫畫大師合影。


(本報潘嘉威攝)



獨家報導:陳智湧
獨家攝影:潘嘉威
(檳城31日訊)名氣響噹噹的馬榮成,絕對是香港漫畫界的傳奇人物,他的經典作《中華英雄》,一度創下一期銷售量超過20萬本的紀錄;自從《風雲》于2015年初完結後,他就逐漸淡出讀者的視線。

這次難得來到檳州,並接受《中國報》訪問,馬榮成對他的漫畫生涯侃侃而談。

漫畫迷最關心的問題,無非是《風雲》完結之後,馬榮成動向如何,是否在密謀新作?



馬榮成說,一開始他並不習慣新生活,因為以前忙碌慣了,天天趕稿寫畫,忽略了很多事情,包括家庭,很多生活瑣事也無法處理。

“現在作息比較正常,朝九晚五,會把重心留給家人。”

馬榮成說,現在比較多時間做他以往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以前他用手寫漫畫,現在則用腳來做漫畫,會出去看看目前的漫畫市場和發展,接觸外地漫畫迷,像這次便是來檳城見讀者。

他說,雖然他已經停止製作漫畫,卻沒有停止畫畫。

“我還是常常畫,像和家人出去旅行,我會畫成畫,看場電影有了靈感,也會畫;就是比較隨性、比較自由和沒有市場約束的,畫自己想畫的東西,不過沒想過公開。”

馬榮成說,其實目前他有寫著一個故事,但必須等到劇本成熟了、滿意了,才開始圈稿。

他會把整個故事圈出來,但未決定是否製作出版,不過這次的創作會由他親自一手一腳包辦,不依賴別人。

風雲3.0
親自執導演筒

馬榮成透露,《風雲》電影第3部在籌備中,這回他會當導演。

他說,前兩部《風雲》電影他參與度不高,因為很繁忙,這次算是畫《風雲》之外的新工作,一切都在學習中。

前兩部《風雲》電影,分別由郭富城和鄭伊健演出步驚雲和聶風。影片上映時都受到漫畫迷垂注,獲得相當大迴響,票房也相當可觀。

馬榮成還說,今年6月,會先在香港搞一個《風雲》舞劇,由香港舞蹈團第二次演出;明年則會搞一個更大型的音樂劇,未來一年他就是投身在這些工作當中。

創作人物
需時培養感情

馬榮成說,從事創作這麼多年,有時難免會把個人情感投映在作品中。

他說,以前寫華英雄的父子情,因為沒經歷過,所以完全沒有感覺,但是當寫到聶風和易風的父子關係時,感覺便完全不同。

“尤其寫到易風臨死之際,他和父親的對話,不管之前如何不滿,最終他都向父親說抱歉,我圈稿圈到這裡竟然哭了。”

馬榮成說,可能陪著這個角色長大,他要死了所以特別有感觸,而且自己已身為人父,感同身受,感觸特別大。

他說,創作人物時,情感是需要時間去培養的,當相信這樣的對白是真的,便能寫出感人的情節。

主角傷殘
全因商業考量

讀者都很好奇,馬榮成的作品中特別多“傷殘人士”,主角們不是斷手便是斷腳,或者瞎了眼睛。

馬榮成解釋,這是基于“商業考量”。

“這就是商業漫畫不好的地方,因為這樣會更刺激,可以吸引讀者。”

他說,商業漫畫每期來到結尾,便要扭一扭橋段,可是下期就必須為橋段“解畫”。

他說,扭橋有時會影響故事大綱,對長遠的故事發展未必是好事,因為往往大橋段被扭曲了,改不回來。

大馬市場
巫裔擁躉居多

在馬來西亞,馬榮成的作品擁有很多馬來讀者,馬來翻譯版本的銷量甚至高過中文版本。

馬榮成認同,漫畫確是不同種族文化溝通的橋樑,因為以圖為主,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

他說,就算生活在不同國家的華人,無論政治、經濟等都不同,但他們都可以讀同樣的漫畫,互相交流。

數碼牽頭
銷量跌因素多

針對香港漫畫銷量大跌,馬榮成說這是很多因素造成,第一主要是數碼化。

“數碼化之後,傳送很快,香港今天出版,大馬幾乎可以同時看到,而且看了之後才決定買不買,所以海外銷量大受影響。”

第二,他發覺年輕一代已經不喜歡看紙媒,吸引新讀者有難度。

“第三,漫畫界青黃不接,我十多年前已請不到助手,因為每個跑去學電腦,不願意握鋼筆。”

他說,雖然中國漫畫開始抬頭,但純粹走電腦化製作的路向未必適合香港,畢竟每個區域的漫畫應該有其特色。

“像日本,多年來堅持鋼筆黑白,不曾改變,因為這是他們的特色。”

早期作品
畫風模仿日本

馬榮成承認,他早年的作品如《風流》、《五兄弟》和早期《中華英雄》的畫風,都是模仿日本漫畫。

因為當時他發現,日本漫畫的表達方法和技巧多元一點,所以會吸納那些漫畫家的長處和優點。

“我一直都說,學畫的人早期可以模仿、參照別人的風格,再從中摸索,找出屬于自己的風格。”

馬榮成說,其實《中華英雄》是他的學習期,看見什麼便畫什麼,喜歡什麼就畫什麼。

對于《中華英雄》無法在自己手上完結,馬榮成說,早期會覺得遺憾,不過很快便已釋懷。

“十多年前曾想過續寫,但基于合約無法成事,如今,續寫的決心已不存在。”

立足市場
漫畫須有特色

馬榮成說,其實在香港,港漫還是有很大的市場,像邱福龍的《鐵將縱橫》依然有上萬本銷量,反觀日本漫畫,一期賣一千幾百本的比比皆是。

他說,創作可以很自由,不受區域影響,但風格特色無可替代。

“你想看武打的,會首選港漫;但在台灣,因深受日本影響,畫得再好,依然也不過是日本漫畫,這便是風格的問題。”

他說,風格很重要,他不希望漫畫沒有風格,否則很難在市場上生存,本土創作人也會淹沒在外來漫畫的洪流中。

先有理想
要求容後再談

馬榮成奉勸想進漫畫界的年輕人,要先有理想,不要先有要求。

“為什麼要這麼多要求?不夠吃就吃少點,沒錢就別出去玩,生活簡樸點無所謂,我年輕時也是如此。”

他說,年輕人沒有枷鎖、沒有負擔,正是進漫畫界的好時機,只要有理想,就能支撐著前進。

“有理想,等于賺了一半,如果連理想都沒有,那就別畫漫畫了,因為畫漫畫是辛苦的,孤單的。”

馬榮成說,只要要求不高,要在漫畫界找兩餐並不難。

種類趨少
港漫不會消失

談到港漫未來幾年會否消失這個問題,馬榮成說,要消失也是日本漫畫先消失。

他說,港漫最大問題是製作成本貴,大約要8000本才能回本,如果代理日漫就便宜得多,約兩千本就能收支平衡。

“在未來港漫種類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消失就不會,因為港漫基礎打得很好,有很多這類人才。”

馬榮成說,以前他入行時,漫畫行業還差過現在,但依然可以慢慢走過來,只要一班年輕人有理想,就會找到出路。

他也說,製作一本漫畫,困難的地方很多,但首先必須畫功好,才能吸引讀者,接下來就是故事。

“其實要把故事說好,並不容易。”

採訪手記
難忘的採訪經驗

◆陳智湧

這回出差,分別訪問了兩位知名香港漫畫大師黃玉郎和馬榮成,心情是無比興奮的。

從1980年代開始,我已經接觸香港漫畫,當時的《龍虎門》、《如來神掌》、《醉拳》、《中華英雄》和《李小龍》等等作品,如今已成為珍貴的童年回憶。《風雲》從1989年開始連載,直至去年全書完結,一追就追了26年。

可是,從來不敢想會有機會如此近距離接觸兩位漫畫大師,所以萬分緊張。

一見到黃玉郎,他主動和我握手時,笑容親切,握掌有力,而且聲音響亮。採訪期間他不時表情鬼馬,還說笑話,完全沒有架子,讓我緊張的心情舒緩不少。

馬榮成和我所想像中的形象完全沒有落差,彬彬有禮,說話不疾不徐,有問必答,解答也非常詳盡;難得的是態度很親切,不管我要求簽名或繪畫人物像留念,他都爽快答應。

這是一次畢生難忘的經驗,也許未來很難再有機會重遇他們,但真心希望在港漫走下坡的今時今日,他們能繼續為漫畫迷呈現精彩的作品。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