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前日逝世,終于同丈夫女兒在彼岸團聚,在她也許是件樂事,但喜歡她的讀者,如我,總難免傷感。上周在專欄偶然提及她,尊稱她為“先生”,有人以為乃手民之誤,想起十年前我寫“楊先生”亦遭質疑,此問題擾攘多年,似有必要清楚解釋一次。
不分男女的“先生”,除用來稱呼“老師”,還可作尊稱用,但要符合三個條件:年紀大、德行高、學養深。這用法由來已久,散見古書注疏,如“學士年長者”(《孟子.告子下》趙岐注)、“長者有德者稱”(姚宏本《戰國策.衛策》注)、“學人之通稱”(《文選.三都賦序》李善注)、“年德俱高,又教道于物者”(《禮記正義.曲禮上》疏引崔靈恩語)等。這稱謂看似平凡,實則古色古香,但也只有如楊先生這種人物才配得上。
另外有件事不吐不快。某網媒報導楊先生逝世,竟劈頭引用錢先生名句“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還自作聰明解釋:“這句來自《圍城》一書的名言,其實由作者錢鍾書之妻楊絳所寫。”引不出一句楊先生的話無所謂,何必濫竽充數?結果還要張冠李戴,真令人氣憤。任何《圍城》讀者都知道,這金句源自法國諺語,小說中蘇文紈說:“法國也有這么一句話。
不過,不說是鳥籠,說是被圍困的城堡forteresse assiegee,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稍作查證,就知道是指這句法國諺語:Le mariage est une forteresse assiegee, ceux qui sont dehors veulent y entrer, ceux qui sont dedans veulent en sortir。楊先生是一流散文家和翻譯家,在四十年代比丈夫更早成名,她本身自有光華,不必像月亮一樣反射太陽的光。